[实用新型]新型铜包铝漆包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7455.5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万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诚信漆包线(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1/02;H0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铜包铝 漆包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性能的漆包线。
背景技术
现有铜的价格在60000-70000元/吨,铝的价格只有20000元/吨左右,铜的密度为8.89×103Kg/m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对于同等产品,使用铝的成本只用原来成本的15%,可以节约材料75%,随着原材料成本(铜)的飙升,铜包铝漆包线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磁线越来越受到青睐,使其成为替代漆包铜线的首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柔软性、延展性和抗拉性、导电性较为稳定的铜包铝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铜包铝漆包线,具有一个拉丝铝芯,在所述拉丝铝芯外面包覆有一层铜保护层,在所述拉丝铝芯和铜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铜铝合金层。进一步,所述铜铝合金层为铜铝共晶体合金层。
所述新型铜包铝漆包线结合了铜的优良导电性和铝的重量轻的优点,铜包铝在拉丝过程中会形成约<0.01mm厚的铜铝共晶体合金层,由于合金层、铜和铝各自的结晶温度都不相同,所以退火后三者之间的柔软性、延展性和抗拉性都不相同。生产过程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生产工艺使三者柔软性和抗拉性能达到最佳。
选用铜包铝漆包线作为漆包铜线的替代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铜包铝较好的导电性能,利用金属导体的趋肤效应,即利用表面金属铜的良好的导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如下:
利用铜、铝及其铜铝合金的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特性差异,测试不同退火温度铜、铝及其铜铝合金的柔软性、延展性、抗拉性等特性差异,挑选铜、铝及其铜铝合金有效的退火温度空间及退火工艺,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筛选,选择适用于铜、铝及其铜铝合金三者的退火温度及退火工艺。
根据物理学中的趋肤效益,交变电流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上流动,为了确保铜包铝漆包线的导电性能稳定,就必须要确定导体表面铜的厚度,在拉丝和退火工序中会形成一层铜铝合金层,该合金层厚度会影响铜包铝的导电性,测试不同铜层厚度铜包铝的导电性,做铜层厚度与导电性的线性图,推算所需铜层最低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与以往的使用漆包铜线的退火温度相比,铜包铝的退火温度范围更窄,退火工艺不同,生产的产品的柔软性、延展性、抗拉性均处于较佳状态。
2.通过对铜层厚度与导电性的线性图的推算可以更加科学地控制铜包铝铜层的厚度,使体积比例合适并保证铜层与铝芯间无分层现象。可见本产品性能很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铜包铝漆包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铜包铝漆包线,具有一个拉丝铝芯1,在所述拉丝铝芯外面包覆有一层铜保护层3,在所述拉丝铝芯和铜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铜铝合金层2。进一步,所述铜铝合金层为铜铝共晶体合金层。
所述新型铜包铝漆包线结合了铜的优良导电性和铝的重量轻的优点,铜包铝在拉丝过程中会形成约<0.01mm厚的铜铝共晶体合金层,由于合金层、铜和铝各自的结晶温度都不相同,所以退火后三者之间的柔软性、延展性和抗拉性都不相同。生产过程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生产工艺使三者柔软性和抗拉性能达到最佳。
选用铜包铝漆包线作为漆包铜线的替代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铜包铝较好的导电性能,利用金属导体的趋肤效应,即利用表面金属铜的良好的导电性能。
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1、调试一个新的退火工艺,挑选一个最好的抗拉性生产工艺。
2、测试铜的厚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根据物理学中的趋肤效益,交变电流在导体内部不是按照截面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导体表面上流动,铜包铝表面都是纯铜,所以我们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不同厚度的铜对整个铜包铝导电的影响,再寻找一个合理的纯铜厚度,确保铜包铝漆包线的导电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诚信漆包线(惠州)有限公司,未经诚信漆包线(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芯电缆
- 下一篇:裸铜线导体且直焊型三层绝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