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8295.6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倪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川连接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裂型 通讯 网络 电话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俗称水晶头,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RJ45(8P、10P)和RJ11(4P、6P)系列的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RJ45及RJ11插头,通常是在一绝缘本体上从后至前开设中空的穿线孔,绝缘本体前端并列开设有若干与穿线孔连通的插接槽的结构,导线可从穿线孔通过到达插接槽底部,通常情况下,当装在插接槽内的金属连接片与插入插接槽底部的导线经压合后,将注入PVC材质的塑胶熔体即所谓MOLDING成型过程,此时穿线孔及绝缘体的内部空余空间部位都会注入PVC熔体,PVC熔体温度较高,且PVC塑料溶体在注入绝缘本体内部时会挤压和冲击绝缘本体内壁,在PVC塑料熔体的自身收缩和温度的变化下,绝缘本体内壁在受力的情况下会产生物理变化,常见现象为绝缘本体外表会产生爆裂现象。
穿线孔的作用是用来供网线或电话线中的各导线穿过并连接插接槽内的金属片,传递电信号。根据现有的技术认识,穿线孔一般只是考虑其满足与插接槽内金属片相接触的要求,设计为基本的长度即可,由于一般插头内的金属片长度在3mm左右,因此穿线孔的长度都比较短大约在3-5mm左右,而更长的设计被认为只会徒增模具加工制造的难度而不被各制造厂商采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改变现有插头产品对穿线孔的长度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插头爆裂现象的发生,提高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其上开设有若干中空的穿线孔,绝缘本体前端并列开设有若干与穿线孔连通的插接槽;若干金属连接片,分别插设于所述的绝缘本体的插接槽内;所述穿线孔长度为至少6mm。
进一步,所述穿线孔端口延伸至绝缘本体尾端端面处。
所述穿线孔并列开设于绝缘本体上。
所述穿线孔、插接槽和金属连接片的数量对应为4个、或6个、或8个、或10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如上述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穿线孔采用加长设计,向插头尾端延伸,不仅使穿线孔有更大的空间来储存导线,还能有效减小插头内部的可注胶空间。插头在注胶成型(MOLDING)的时候,进入绝缘本体内的胶体(PVC胶体)变少,受到胶体内应力减小,注胶时阻力加大,避免PVC胶体过多涌入插头内部,另一方面胶体流至穿线孔前端插线槽的时间也相应加长,起到了缓冲作用,使插头前端及两侧壁所受到的压力减小。经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小PVC熔体对于插头内壁的冲击和挤压以及减小因PVC温度的变化对插头产生负面影响,有效避免水晶头产生爆裂问题。
同时,由于穿线孔加长,在穿线过程中,可以增强穿线孔的导线功能,还可避免穿错位、偏孔、错孔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稳定生产品质的目的。
另外,由于插头内部多余空间变小,注模成型时注入的PVC胶量减少,注塑机压力变小,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减小生产制造设备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沿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入导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裂型通讯网络或电话插头,包括:绝缘本体1,其上开设有若干穿线孔11,绝缘本体1前端下部并列开设有若干与穿线孔11连通的插接槽12;若干金属连接片,分别插设于所述的绝缘本体1的插接槽12内;所述穿线孔11长度为至少6mm。
本实施例采用的是RJ45(8P)系列网络插头,所述穿线孔、插接槽和金属连接片的数量对应设有8个,所述穿线孔11并列开设于绝缘本体1上。同样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完全可以通用于其它RJ45(10P)或RJ11(4P、6P)等系列的网络和电话插头。
参见图5、6所示,所述穿线孔11最长可以延伸至绝缘本体1尾端端面13处,根据需要可以在图6中的虚线部分任意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川连接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川连接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82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高精密高速双向传输数据线
- 下一篇:板对板插座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