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菌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9305.8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廷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廷金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菌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医疗器械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器具,其特殊的使用环境要求其必须在无菌的操作过程中使用,杜绝任何污染源在操作过程中将其污染,但是由于常规使用的注射器的管体内壁与外界相通,容易导致细菌附着于管体内壁,同时,当拉出活塞杆时,因活塞杆暴露在外界,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活塞杆极易受到外界污染,当活塞杆与注射器的管体内壁接触,直接将细菌带入注射器内,引起药物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菌注射器,该无菌注射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防止因注射器管体内壁暴露在空气中而受到细菌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菌注射器,包括管体,管体前端设置乳头,管体外壁设置刻度线,管体内滑动设置活塞,活塞固定联接活塞杆,活塞杆另一端固定联接手柄,所述活塞与管体尾端管口之间设置套罩,套罩的一端与活塞周向密闭联接,套罩的另一端与管体尾端管口周向密闭联接。
为了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所述套罩为可伸缩的波形薄膜套。
为了套罩有充足的收缩贮存空间,所述活塞杆连接活塞的一端具有沿径向方向缩小的缩小部。
为了防止活塞拉出极限位置,所述管体外壁设置拉伸活塞的极限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注射器结构简单,实用方便,通过设置一层套罩将管体内壁与有可能受人为污染的活塞杆完全隔离,可有效防止因注射器管体内壁暴露在空气中而受到细菌污染,同时,也能确保注射器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因活塞杆受到外界污染而导致注射器内部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拉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体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无菌注射器,包括管体1,管体1前端设置乳头7,管体1外壁设置刻度线8和拉伸活塞4的极限标记,管体1内滑动设置活塞4,活塞4固定联接活塞杆2,活塞杆2连接活塞4的一端具有沿径向方向缩小的缩小部,其缩小部为圆台体,圆台体与管体1之间形成周向空隙,活塞杆2另一端固定联接手柄5,所述活塞4与管体1尾端管口之间设置可伸缩的套罩3,所述套罩3为波形薄膜套,薄膜套的一端与活塞4周向密闭联接,薄膜套的另一端与管体1尾端管口周向密闭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至图5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无菌注射器时,通过操作者持住注射器的手柄5向后拉动活塞杆2,便能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内,薄膜套顺着活塞杆2靠近活塞4端的周向空隙逐步叠加,在活塞4向后拉伸的操作过程中,活塞4拉伸不能超过极限标记的位置,以免薄膜套暴露于管体1外部造成破损或污染,当注射器注射药液时,通过操作者持住手柄5向前推动活塞杆2,药液便可被顺利推出,薄膜套也顺着活塞杆的前移逐步展开,整个过程中,薄膜套始终隔离着管体1内壁与活塞杆2,有效防止污染源的介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廷金,未经唐廷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9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