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破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9514.2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团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团群 |
主分类号: | B02C18/00 | 分类号: | B02C18/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破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破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有机废弃物垃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生活垃圾量约为5.4亿吨,中国就占了1.7亿吨,而中国城镇垃圾的堆积量大致以每年8%~10%的数量在递增,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耗费问题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填埋法: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处理,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使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已渐渐被淘汰。
二是,焚烧法: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在焚烧垃圾时产生二恶英气体,因而只有对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该法才能实现环保。同时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
三是,堆肥法: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在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四是,资源化处理:对城市生活垃圾采用适宜的方法处理,使不同种类的垃圾均能加以利用,从而真正做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由于资源化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做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因而在积极推广中。
并且,在全球资源消耗日益增长的情势下,可再生能源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城乡有机废弃物垃圾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焦点。目前科学界人士对有机垃圾资源化和资源再生利用进行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垃圾资源化处理实际上是在不产生无害气体,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的情况下,将垃圾裂化分解,包含大分子键的断裂,异构化和小分子的聚合等反应,最后生成小分子产物的可再生利用的可燃性低分子化合物燃料油、燃料气初级能源资源。
为更好的实现资源化处理中垃圾的裂化反应效果,各种食品袋装垃圾、工程袋装垃圾等需要首先进行破袋工序,将其在的垃圾都分散开来,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目前的破袋工序都由人工操作完成,由于垃圾长期堆积,垃圾中残留的食品或是工程材料变质,导致整个垃圾场气味难闻,人工破袋的工作强度相当大,并且效率低下,这样不利于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成本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使用方便、能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进一步节省垃圾资源化处理成本的垃圾破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这种垃圾破袋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部设有尖刺床I,在所述机架下部设有尖刺床II;所述尖刺床II设于所述尖刺床I的垂直下方;在所述机架上部设有供垃圾进入的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位于所述尖刺床I的水平一侧;在所述进料斗下方设有与之连接的落料筒;所述尖刺床II的一端正对所述落料筒的下端口;所述尖刺床I,包括尖刺床I本体,在所述尖刺床I本体上间隔设有尖刀I;所述尖刺床II,包括动力系统、带轮I、带轮II,及与带轮I、带轮II配合的钢带;所述动力系统输出轴与带轮I连接,在所述钢带外侧上间隔设有尖刀II;所述尖刀II的尖端与所述尖刀I的尖端间隔相对。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尖刺床I与所述机架可动连接,所述尖刺床I本体在垂直方向一侧及水平方向一侧通过钢丝绳悬置于所述机架上,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空心槽I及空心槽II;所述钢丝绳分为钢丝绳I、钢丝绳II及钢丝绳III,所述尖刺床I本体在垂直方向通过与钢丝绳I配合的转轴I、及与钢丝绳II配合的转轴II与空心槽I连接,所述尖刺床I本体在水平方向通过与钢丝绳III配合的转轴III与空心槽II连接;所述转轴I及转轴II可沿所述空心槽I水平移动,所述转轴III可沿空心槽II垂直移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正对所述落料筒的尖刺床II端部外侧设限位罩。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机架水平方向设置保证钢带运行轨迹的钢带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团群,未经王团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95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