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车型共线滑撬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0087.X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浩;季松林;穆德来;蒋小平;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赵燕棣 |
地址: | 213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型 共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设备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车型共线滑撬。
背景技术
汽车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很多汽车厂的涂装车间生产1-2年后,产品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有些涂装车间甚至同时进行10款以上车型的生产,车间的滑撬很难应对这样的改变,传统的滑撬采用前面支点后面托架的形式,一般来说,当车型发生变化,车身加宽或加长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停线改造,且改造费用动辄数十万,制造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车型、成本低的多车型共线滑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车型共线滑撬,包括滑撬本体,滑撬本体上具有前支点,所述滑撬本体上还安装有后托架,所述后托架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滑撬本体装连;且后托架上具有多个横向调节孔,第一支撑架上具有多个纵向调节孔和一个横向定位孔,第二支撑架具有一个纵向定位孔,后托架与第一支撑架通过横向调节孔、横向定位孔和第一定位销固定,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纵向调节孔、纵向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固定。
所述后托架上具有5个横向调节孔,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支撑架上具有3个纵向调节孔,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可以进行纵向和横向调节,当车型发生变化时,只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不需要进行全线改造,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Y向没调节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Y向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X向没调节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X向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种多车型共线滑撬,包括滑撬本体1,滑撬本体1上具有前支点2,所述滑撬本体1上还安装有后托架3,所述后托架3通过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与滑撬本体1装连;且后托架3上具有多个横向调节孔3-1,第一支撑架4上具有多个纵向调节孔4-1和一个横向定位孔4-2,第二支撑架5具有一个纵向定位孔5-1,后托架3与第一支撑架4通过横向调节孔3-1、横向定位孔4-2和第一定位销6固定,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5通过纵向调节孔4-1、纵向定位孔5-1和第二定位销7固定。
所述后托架3上具有5个横向调节孔3-1,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支撑架4上具有3个纵向调节孔4-1,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实施例
参见图3、4、5、6,假定车型A为某车间建设前计划制造的最长最宽车型,侧围下部强化承重部分Y向与托架内边距离30MM,X向与托架后边距离20MM,目前由于市场需求,A车型需要进行加长加宽,从设计部门得到的图纸看出,A车型侧围下部承重部分从位置1加宽到位置2,Y向增加了80MM,而X向则从位置3至位置4共增加了120MM,如果是传统的滑撬,由于车型改变过大,导致侧围下部强化承重部分已经脱离了滑撬的托架部分,必须进行改造,否则无法生产A车型的改款车型。
由于A车型车身加宽,由图3可见,侧围下部(Y向)承重部分从位置1到位置2, A车型侧围下部强化的承重部分已脱离滑撬后托架部分,必须对滑撬加以改造,否则会造成车底变形等事故,我们可以将Y向调节孔向外调整两孔,参见图4,即将后托架3向外移动两个孔的位置后与第一支撑架4上的一个横向定位孔4-2通过第一定位销6固定; 由于A车型车身加长,由图5可见,侧围下部(X向)承重部分从位置3到位置4, A车型侧围下部承重部分已不在滑撬后托架上,后托架托到的位置是未经过强化的侧围下部钢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导致侧围下部变形扭曲等车身质量事故,我们可以将X向调节孔向后调整1孔,参见图6,即将第一支撑架4向后移动一个孔的位置后与第二支撑架5上的一个纵向定位孔5-1通过第二定位销7固定,通过上述调整即可保证A车型侧围下部强化的承重部分位于滑撬的托架部分中,可以安全操作满足生产要求。
上述仅为简单示例说明,应用本实用新型多车型共线滑撬时,可以根据各车型下部结构进行匹配,只需要调整滑撬活动后托块的位置,寻找最佳的匹配方案,从而获得最适宜本车间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骠马涂装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00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