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雨水蓄水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0323.8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保;李敬梅;刘学志;杨伟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3B11/00;B01D2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雨水 蓄水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雨水蓄水池。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相关精神,鼓励各地及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和企业,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外从改善厂区的景观环境、建立亲水型厂区角度考虑,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结构的雨水蓄水池。
常规的雨水蓄水池仅用于储存雨水,雨水处理、景观水池、中水水池、消防水池常常是分开设置的,相同规模的雨水储存需要占用更大的面积,土建费用很高,使得雨水再利用设施在城市及城市周边没有充分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雨水蓄水池,将雨水处理、景观水池、绿化用中水以及消防水池合并设置,减少占地面积和土建投资、达到雨水利用和改善环境的双重目标,有利于雨水再利用的推广。适用于设置于郊区的工业企业单位,厂区内有较大的面积,可以建设蓄水池,收集屋面雨水作为水源,进行处理后储蓄,用作绿化、消防用水的水源及景观用水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雨水蓄水池,其中:该雨水蓄水池包括有池体,池体内设有结构相同的二座雨水沉淀池、中水及景观水池、消防水池。
所述二座雨水沉淀池分别位于池体的两侧,每一雨水沉淀池包括有进水管,进水管连通缓冲及混凝区,与缓冲及混凝区的两侧分别依次连通有 均衡地分配雨水的配水区、沉淀区每组沉淀区等间隔分成三格沉淀池,每格沉淀池的末端均设置有排除沉淀污泥的集泥斗,沉淀区连通出水区,出水区通过出水区的廊道连通中水及景观水池。
所述中水及景观水池位于池体的中部,中水及景观水池池底设置为一定的坡度,在中水及景观水池池底的两侧低点设有排泥坑,在中水及景观水池的一侧设置有从池中吸水用于绿化浇洒的中水泵吸水井、消防泵吸水井和消防车吸水口,在中水及景观水池的正中央设置有观景平台,观景平台的两侧设有与中水及景观水池池壁相连的人行廊道,在中水及景观水池靠近沉淀池一侧居中部位设有定期启动的景观用水泵及吸水坑,在中水及景观水池的中央部位布设有若干兼具对池水有曝气作用的景观喷头,在中水及景观水池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溢流管。
所述消防水池位于中水及景观水池的中央,消防水池的上方设有观景平台,消防水池池壁上设有与中水及景观水池相通的孔口,消防水池的底部设置联通管道与所述的消防泵吸水井和消防车吸水口相连,消防水池的侧墙设置补水管,消防水池顶部设有热力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多功能雨水蓄水池集雨水沉淀、漂浮物拦截、雨水储蓄、景观水池、消防储水、水质维护、美化环境、绿化用水等多个功能于一体。为发展雨水循环利用提供一种新型的工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雨水蓄水池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两侧进水管截断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缓冲及混凝区截断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配水区截断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沉淀区截断示意图;
图6多功能雨水蓄水池底板结构图。
图中:
1、进水管 2、缓冲及混凝区 3、配水区 4、沉淀区 5、出水区6、集泥斗 7、中水及景观水蓄水池 8、中水排泥坑 9、中水泵吸水井 10、景观用水泵及吸水坑 11、景观喷头 12、溢流管13、消防水池 14、消防泵吸水井 15、消防车吸水口 16、消防水池补水管 17、观景平台 18、人行廊道 19、热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雨水蓄水池结构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雨水蓄水池,如图1-图6所示,该雨水蓄水池包括有池体,池体内设有结构相同的二座雨水沉淀池、中水及景观水池、消防水池。
所述二座雨水沉淀池分别位于池体的两侧,每一雨水沉淀池包括有进水管1,进水管1连通缓冲及混凝区2,与缓冲及混凝区2的两侧分别依次连通有均衡地分配雨水的配水区3、沉淀区4,加药的雨水也可以在此更进一步的混凝。每组沉淀区4等间隔分成三格沉淀池,每格沉淀池的末端均设置有排除沉淀污泥的集泥斗6,沉淀区4连通出水区5,出水区5通过出水区5的廊道连通中水及景观水池7。
所述中水及景观水池7位于池体的中部,中水及景观水池7是本池的主要部分,占整池容积的60%以上,中水及景观水池7的池底设置为一定的坡度,在中水及景观水池7池底的两侧设有排泥坑8,排泥坑8设置在两边易于操作清除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0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壁高温合金叠片激光焊接工艺及其夹具
- 下一篇:一种支撑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