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菌型低噪音湿化吸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1108.X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0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英联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A61M16/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菌型低 噪音 吸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气体处理法影响病人呼吸系统的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阻菌型低噪音湿化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等级医院里为病人提供氧气治疗时,都是采用集中供氧的方式。由于集中供氧的供氧管道都是长期使用的,无法清洗消毒,因而容易造成各种病菌在供氧管道中的滋生、存活和繁殖。特别是在富氧状态下,病菌的繁殖速度更快,数量更多,容易形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阻菌型低噪音湿化吸氧装置,以解决现有吸氧装置容易出现病菌滋生和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阻菌型低噪音湿化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和与所述湿化瓶相接的鼻氧管,所述湿化瓶由瓶体和上盖组成,在所述上盖上设有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在所述进气接头中插接有进气管,在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口处接有第一双向阻菌过滤器。
所述第一双向阻菌过滤器是盖形体内放置有孔径不大于0.22μm的拒水型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通过支撑架支撑在所述盖形体内。
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出气接头下端口处设有第二双向阻菌过滤器。
所述第二双向阻菌过滤器是在所述上盖内侧设置有下伸的环圈,在所述环圈内放置有孔径不大于0.22μm的拒水型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通过支撑架支撑在所述环圈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装双向阻菌过滤器,既可对通向湿化瓶内的氧气进行有效地过滤,以滤除随附在输氧管道中的病菌向湿化瓶内的侵入,从而隔绝吸入氧气中的致病菌;又可防止湿化瓶中的液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输氧管道,以提高进气管和输氧管道内的干燥度,同时还可防止湿化瓶中或有的细菌向输氧管道中的侵入。
另外,在氧气通过第一双向阻菌过滤器进入湿化瓶时,由于拒水型过滤膜上微小孔径的作用,可在湿化瓶中只形成很小的气泡,由此可大大降低气泡噪声,并可使氧气得到更好的湿化,湿润度提高,患者吸入后的感觉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输氧治疗的卫生、安全、舒适和低噪声,抑制了吸氧装置中致病菌的滋生,消除了吸氧所致的交叉感染,保证了输氧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湿化瓶和鼻氧管两部分。
如图1所示,鼻氧管7可采用市售的一次性鼻氧管,以实现鼻氧管的一次性使用。鼻氧管7采用常规方式与湿化瓶上的出气接头12相连接。
湿化瓶是由瓶体6和扣盖其上的上盖9组成。在上盖9上按常规方式分别设有进气接头11和出气接头12,在进气接头11中插接一根进气管8,在进气管8的下端口处接有第一双向阻菌过滤器。该过滤器是在一个下开口的盖形体4内放置一片孔径不大于0.22μm的拒水型聚四氟乙烯过滤膜2,过滤膜通过一个带支撑筋的圆环形支撑架3支撑在盖形体4内。盖形体4与进气管8的下端口连接在一起。
图1中,在上盖9内侧的出气接头下端口处还设有第二双向阻菌过滤器。该过滤器是在上盖9顶面的内侧制有一圈下伸的环圈1,在环圈1内放置有孔径不大于0.22μm的拒水型过滤膜2,过滤膜通过一个带支撑筋的圆环形支撑架3支撑在环圈1内。
第二双向阻菌过滤器设置在出气接头12的下端口处,一方面是对输送到鼻氧管7中的氧气进行二次过滤,以彻底隔绝吸入氧气中的致病菌;另一方面是在不慎出现湿化瓶倾倒等意外情况时,可防止瓶中液体进入鼻氧管,从而避免被患者吸入引起呛咳,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联,未经张英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1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引导伽马刀治疗验证装置
- 下一篇:管件转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