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1189.3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于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奎明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H01L31/052;H01L31/05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温 太阳能 光伏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调节电池结温、集成毛细管集热系统的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经济、稳定的热源。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光伏发电产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性能得到不断的改进优化,目前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对于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电压(Vmp)的温度系数约为-0.0045/℃;开路电压Voc的温度系数约为-0.0034/℃。
对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工作电压(Vmp)的温度系数约为-0.0028/℃;开路电压Voc的温度系数约为-0.0028/℃。
在光伏发电过程中,随着太阳能电池结温,温度上升使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Voc下降,短路电流Isc则轻微增大,总体效果会造成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太阳能电池结温造成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下降的缺陷,提供的一种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能够使太阳能电池长期在标准状况下运行,提高因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如下技术:
一种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包括超白钢化玻璃,在超白钢化玻璃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在太阳能电池片内设有夹胶膜,在太阳能电池片的外侧设有毛细管集热系统。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超白钢化玻璃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毛细管集热系统与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分别设有用于保护电池片和毛细管集热系统的TPT板。
进一步改进:
所述TPT板的厚度为0.32mm。
进一步改进:
所述毛细管集热系统包括若干根纵向并排设置的PEX管,所述PEX管的管径为¢4mm,相邻PEX管之间的间距为40mm。
进一步改进:
所述若干根纵向并排设置的PEX管的两端分别连同有横向设置的分集水管,分集水管采用¢20mm的PEX管。
进一步改进:
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指单晶硅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本实用新型把毛细管集热系统,与超白钢化玻璃、电池片结合为一体,利用毛细管集热系统保持太阳能电池组处于比较稳定的工况下运行,利用毛细管集热系统收集太阳能电池组的废热,再利用热泵热水器加热生活热水,实现废热利用。
本实用新型利用集成毛细管集热系统的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技术,解决了光伏发电过程因太阳电池结温造成效率低的缺点,并对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的废热进行回收。全年对太阳能充分利用,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使用屋顶式或墙体式光伏发电系统,并需求热水的地区或工程,可广泛推广使用,适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因空间的限制,实施了光伏发电系统,而无法实施光热系统,造成太阳能利用率低的现象。利于一种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的收集废热,再利用热泵热水器加热生活热水,实现废热利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超白钢化玻璃;2-夹胶膜;3-TPT板;4-接线盒;5-毛细管集热系统;6-分集水管;7-太阳能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调温式太阳能光伏瓦,包括超白钢化玻璃1,在超白钢化玻璃1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7,在太阳能电池片7的外侧设有毛细管集热系统5,在超白钢化玻璃1与太阳能电池片7之间以及毛细管集热系统5与太阳能电池片7之间分别设有用于保护电池片和毛细管集热系统的TPT板3,所述TPT板的厚度为0.32mm,太阳能电池片7电连接有接线盒4。
所述毛细管集热系统5包括若干根纵向并排设置的PEX管,所述PEX管的管径为¢4mm,相邻PEX管之间的间距为40mm。
如图2所示,在太阳能电池片7内设有夹胶膜2。
如图3所示,所述若干根纵向并排设置的PEX管的两端分别连同有横向设置的分集水管6,所述分集水管是采用¢20mm的PEX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奎明,未经于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1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型线圈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全新干馏段结构的两段式煤气发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