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1973.4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萌岭;刘睿;史黎明;王霄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6D65/12 | 分类号: | F16D65/12;F16D65/847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徐雯琼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盘,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轨道交通领域内,高速铁路及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用制动盘一般为大尺寸的两片拼接式,通过螺栓对穿固定在车轮两侧或者车轴上。挡圈和轴盘将两片拼装的制动盘1’固定在车轴上。
上述的拼装式制动盘安装复杂,要求加工精度较高,制动盘温度较高时热应力较大。该传统轨道交通拼装式制动盘直径过大,通常为800~900mm。两片拼装式制动盘厚度较大,通常为80mm,为磁浮特种车允许尺寸的两到三倍。
磁浮特种车为运行在磁浮轨道上的特殊车,通过车载牵引系统控制其橡胶轮在水泥轨道面运行,依靠橡胶轮时运行速度一般不大于100km/h。通过车载制动系统制动车辆。其制动盘尺寸受车辆重量、安装方式等限制,与传统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盘差别较大,而传统轨道交通拼装式制动盘会造成转动质量过大、惯量过大,无法满足磁浮特种车辆制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结构简单,一体型设计制造减少了应力集中,安装简单,重量轻,转动惯量小,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特别适用于磁浮式轨道交通车辆。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其特点是,包含制动盘体、若干排散热孔组合以及若干根通风槽;
所述的制动盘体是一体成型的,该制动盘体的中心设有轴孔,所述的轴孔的直径不小于外部电机的轴盘的直径;
所述的若干排散热孔组合分别沿制动盘体的径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制动盘体的盘面上;
所述的若干根通风槽均沿制动盘体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制动盘体的内部,且每根通风槽均位于相邻两排散热孔组合的中间;该通风槽的一端设置在制动盘体的侧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的制动盘体的其中一个盘面上设置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与外部电机的轴盘上的法兰结构相连接。
所述的制动盘体上的轴孔贯穿连接法兰。
所述的连接法兰上设置一圈围绕轴孔的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贯穿制动盘体。
所述的每排散热孔组合包含若干个依次排列的散热孔。
所述的散热孔贯通制动盘体。
所述的相邻两排散热孔组合之间的夹角与相邻两根通风槽之间的夹角相等。
所述的通风槽的根数和散热孔组合的排数是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一体型的制动盘体代替现有技术中两片拼接式的制动盘体,重量轻,转动惯量小,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特别适用于磁浮式轨道交通车辆。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制动盘体上设有连接法兰,简化了安装,便捷实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散热孔和通风槽,减少了制动过程中因制动盘温度过高而产生的过于集中的热应力,实现了散热性能和强度的平衡,保护了制动盘,延长了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安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包含制动盘体1、N1排散热孔组合2、N2根通风槽3。
如图2所示,制动盘体1是一体型的,其中心设有轴孔11,该轴孔11的直径不小于外部电机的轴盘的直径;制动盘体1的一侧盘面还设置有连接法兰12,轴孔11贯穿连接法兰12,在连接法兰12上设置一圈围绕轴孔11的安装孔121,该安装孔121贯穿制动盘体1。
如图4所示,N1排散热孔组合2均匀间隔设置在制动盘体1的盘面上,每排散热孔组合2包含若干个散热孔21,散热孔21贯穿制动盘体1,以实现有效散热,从而减小过高的温度而产生的热应力,每排散热孔组合2的散热孔21的排列方向与制动盘体1的径向方向相同,且相邻两排散热孔组合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1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向旋转体传送电能的装置
- 下一篇:用于更换退火炉炉顶辊的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