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2633.3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褚守云;章磊;陈亚梅;缪小吉;赵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合泰微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9/00 | 分类号: | B23C9/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 精密 加工 方形 壳体 液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主轴的核心零件—方形壳体外形的精密加工夹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
背景技术
方形壳体是电主轴的核心零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主轴的装配精度,壳体外形一般有圆有方,圆形壳体因制造方便而比较常见,相对方形壳体因制造难度较大而较少使用,其主要制造难点:一是以壳体内孔中心线为基准,壳体底面与中心线的平行度在0.01mm以内;二是壳体底面到其内孔之间的中心距,要求在±0.01mm以内。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通过该夹具可以实现电主轴的方形壳体的外轮廓的精密加工。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由底板、液性塑料、芯轴、涨套、密封螺钉、柱塞、调整螺钉、垫块和菱形销组成,涨套套装在芯轴上,并与芯轴过盈配合,且涨套的用于涨紧壳体的部位具有两段隔开的薄壁,垫块支承在底板上,垫块的顶面抵住芯轴,液性塑料填充在芯轴的腔体以及芯轴与涨套的配合处,柱塞的前端抵住液性塑料,调整螺钉旋在芯轴上,且调整螺钉的前端抵住柱塞后端,密封螺钉旋在芯轴上液性塑料的填充孔内,菱形销插在涨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定位、夹紧可靠、方便,利用一套夹具可完成四个平面的加工,生产效率高。(2)夹紧力均匀,不会破坏已加工表面。(3)制造精度高,由于以壳体的内孔自定心定位,壳体内孔的制造误差对其中心距几乎没有影响,保证中心距尺寸的一致性。(4)夹具制造方便,通过垫块调整可以很方便使夹具中心线与机床工作台平行度达到0.002mm以内。(5)本夹具特别适合于刚性较差的铝合金壳体,可提高壳体的系统刚性,减少壳体变形。(6)本夹具也可安装在平面磨床上作磨夹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 2、壳体 3、液性塑料 4、芯轴 5、涨套 6、密封螺钉
7、柱塞 8、调整螺钉 9.、垫块 10、菱形销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工位精密加工方形壳体的液压铣夹具,由底板1、液性塑料3、芯轴4、涨套5、密封螺钉6、柱塞7、调整螺钉8、垫块9和菱形销10组成,涨套5套装在芯轴4上,并与芯轴4过盈配合,且涨套5的用于涨紧壳体2的部位具有两段隔开的薄壁,垫块9支承在底板1上,垫块9的顶面抵住芯轴4,液性塑料3填充在芯轴4的腔体以及芯轴4与涨套5的配合处,柱塞7的前端抵住液性塑料3,调整螺钉8旋在芯轴4上,且调整螺钉8的前端抵住柱塞7后端,密封螺钉6旋在芯轴上液性塑料的填充孔内,菱形销10插在涨套5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工作时,夹具的底板1与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工作台通过U形槽连接,将壳体2套在涨套5上,插入菱形销10,旋转调整螺钉8,推动柱塞7,将夹紧力均匀传递到涨套5内壁的两个腔,使涨套5薄壁同时向外膨胀,夹紧工件,即可铣削一个平面,铣削完成后,反旋调整螺钉8使涨套收缩松开壳体,旋转90°,插入菱形销10,再涨紧壳体2。为提高夹具的定位精度,涨套5涨紧壳体2部分应尽可能长,尽量分成两个空腔,夹具与机床连接后,将千分表固定在机床主轴上,然后用千分表检测涨套两端高度,通过调整垫块9,使其读数一致,为提高夹具的夹紧精度提高夹具寿命,减少夹具本身变形,一方面涨套5采用弹簧钢真空退火、真空淬火处理,满足涨套的弹性变形要求,另一方面涨套与芯轴过盈装配后再精车涨套5的外圆,保证涨套5内孔薄壁部分与外圆尽可能同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合泰微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合泰微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2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