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精镗铰链梁耳孔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2762.2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伟;蒋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齐瑞金刚石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B23Q3/00;B23Q17/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2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铰链 耳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铰链梁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精镗铰链梁耳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人造金刚石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铰链梁式六面顶液压机设备,而铰链梁是该设备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铰链梁在装配时耳孔和缸体有着极高的位置配合精度,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专用的铰链梁精镗机组主要由固定铰链梁的镗模架、机床床身、动力装置和镗杆组成,首先将铰链梁加紧在镗模架上,镗杆对铰链梁一侧的耳孔精镗,后使用天车将铰链梁吊起旋转90°后再次固定,镗杆在进行另一侧的耳孔精镗,依次进行精镗完成铰链梁四个侧面的耳孔。在精镗四个侧面耳孔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调整铰链梁的位置关系,重新定位,加工过程还必须多次使用天车,因此,该种设备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加工精度很难保证。
有些企业在现有技术中吸取经验,将固定台设计为带有提升和旋转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920170521.6,该种设备省去了天车等待时间,然而此种设备依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弊端,其一、铰链梁定位不准确,加工后耳孔的精度很难保证;其二、镗杆支座的中心孔与镗杆间隙较大,加工的耳孔的圆度达不到要求,目前,镗杆与支座孔之间的最佳间隙为0.12毫米左右,若间隙过大,加工的耳孔精度太低导致无法使用;若间隙太小,一方面将镗杆穿入支座孔是容易研伤,另一方面是镗杆与支座孔易出现抱死现象;其三、镗杆在精镗耳孔过程中,穿过耳孔后两端设在支承座上,由于镗杆与支承座孔纯滑动摩擦,磨损较快,停机更换费时,影响生产效率;其四、由于常规采用的镗杆支座为固定的结构,由天车吊起几米长左右的镗杆对准仅有0.12毫米间隙(镗杆与镗杆支座孔的间隙)的支座孔穿入,工人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而且,穿入第一个支座孔后需要将镗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支座孔,然而加工后的两个支座孔本身同心度不高,如此,将镗杆穿入两个支座孔非常的费时费力,加工时间大大延长;其五、在加工耳孔过程中,需不断的测量耳孔的精度是否达标,为此,需要不断的将镗杆拉出,对耳孔进行测量,因此,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高一种用于精镗铰链梁耳孔的装置,加工精度高,而且节省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精镗铰链梁耳孔的装置,包括镗模架和动力装置,镗模架和动力装置分体设置,在镗模架底部设有升降旋转机构,在镗模架上设有四组相同的镗杆支座,所述的镗杆支座由底座、压盖和轴承体组成,底座和压盖为分体式结构,在底座和压盖上分别设有凹腔,凹腔相对设置,轴承体为一个独立的可移动体设置在凹腔内,在轴承体的内腔中设有镗杆,镗杆上设有镗模刀头,镗杆上的镗模刀头设置在同一轴线的两个相同的轴承体之间,镗杆的连接头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底座和压盖的一端由铰链连接,另一端由压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轴承体主要由滑动套、轴承和外壳组成,滑动套嵌套在外壳内,在滑动套和外壳之间设有轴承,在外壳的两端面上设置的端盖将滑动套、轴承和外壳组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镗杆与轴承体的滑动套的间隙为0.03—0.15㎜。
所述的镗杆与轴承体的滑动套的间隙为0.03—0.05㎜.
所述的镗模架上设有中心定位套筒。
所述的镗模架上还设有夹紧机构。
镗杆的连接头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镗杆上设有测量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齐瑞金刚石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齐瑞金刚石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2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