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身炙艾灸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2924.2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0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祝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雪云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身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具,尤其是一种艾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可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科的各类疾病。
目前在艾灸疗法中,通常是通过医师利用艾条熏灸或者用目前现有的艾灸架在人体穴位处施灸。在艾灸过程中,手持点燃的艾条或艾灸架在穴区反复上下左右移动,上下来回,以使不烫伤皮肤且产生一种动态的刺激,这种动态刺激必须是连续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整个施灸过程中,火力必须均衡,作用不能中断,对于这种传统的操作方法很难掌握上述要点,尤其对于初学艾灸者或家庭艾灸者来说尤为困难,就算操作熟练的医师,采用这种方式艾灸手臂也会很容易酸痛劳累。另外,采用这种艾灸方法基本上需要他人帮忙,艾炙器携带也不方便,不适合家庭或出差旅游在外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巧、使用方便的随身炙艾灸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随身炙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盒体和绑袋组成,所述盒体设置在绑袋内,所述盒体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盒体、下盒体,其表面设有通孔,其内部设有艾草固定装置,所述绑袋包括配合连接的绑绳及袋体。
所述的随身炙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固定装置包括夹子、固定柱,所述夹子、固定柱固定在盒体内壁上。
所述的随身炙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卡口。
所述的随身炙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呈方形、十字形、燕尾形或长条形。
所述的随身炙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垂直固定在盒体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随身炙艾灸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拿取更方便,小巧玲珑可随身携带。
2、绑袋设计,卫生环保,熏灸温度灵活掌握。
3、灸盒内特设艾草固定装置,使用更方便。
4、性价比更高,节省艾条,一个4厘米的艾段可熏灸60分钟以上。
5、使用安全,艾条放入不锈钢灸盒内,外层有纯棉布袋保护,整个施灸过程既安全又干净卫生。
6、使用方便、灵活, 灸盒可以任意固定在需要施灸的部位,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施灸期间可以自如的做家务、看电视、上网、看书等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绑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随身炙艾灸盒主要由盒体1和绑袋2组成,盒体1采用不锈材料制成,为圆形结构,盒体设置在绑袋2内,盒体1包括配合连接的上盒体1-1、下盒体1-2,其表面设有通孔1-3,其内部设有艾草固定装置,绑袋2包括配合连接的绑绳2-1及袋体2-2。艾草固定装置包括夹子3、固定柱4,夹子3、固定柱4固定在盒体1内壁上。夹子包括大夹子和小夹子,以适用不同直径的艾草团。固定柱垂直固定在盒体1内壁上,可以让艾草火力更集中,艾炙效果更理想。为便于盒体的开合,在上盒体1-1、下盒体1-2上设有相配合的卡口。
根据不同的艾炙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袋体2-2可以为方形(如图4)、十字形(如图5)、燕尾形(如图6)或长条形(未画图)。设计成方形主要目地是:适合灸集中在一块的穴位,比如:肚脐四周,八髎等部位;设计成十字形主要目地是:适合灸十字形分布的穴位或者经络,比如:同时艾灸膻中到曲骨和左大横到右大横的十字形穴位,同时艾灸肩膀和颈椎到至阳的十字形穴位;设计成燕尾形主要目地是:同时艾灸带脉和颈椎到尾椎的燕尾形穴位;设计成长条形主要目地是:可以灸整条经络,比如,脊椎、带脉、膀胱经等。
使用方法:将点燃的艾草团通过夹子或定柱固定在盒体内,然后将盒体置于袋体内,根据不同的袋体设置一个或多个盒体,以便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盒体放置好后,利用绑绳将绑袋捆绑于人体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雪云,未经祝雪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2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模具斜顶防粘胶装置
- 下一篇:复合式多层薄腔式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