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合成体剥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2956.2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人造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B01J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田小伍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石 成体 剥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造金刚石合成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合成体剥皮装置。
背景技术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是把特制的碳粉装在一种以叶腊石为主料和其它辅料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合成腔体内,然后把制作好的合成腔体放在人造金刚石合成用专用设备中,通过高温、高压生成人造金刚石。经过合成,碳粉变成了有人造金刚石微粒的合成块,合成块首先被一层石蜡紧紧地包裹着,然后又被叶腊石主料和其他辅料的混合六面体包裹成一体的合成体。要取出合成体内的合成块进入下一步提纯工序,需要破碎合成体取出合成块,目前都是采用人工用锤子砸碎的方法将之分离,工作效率低,且叶腊石的混合碎块不易回收,用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金刚石合成体剥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刚石合成体剥皮装置,包括机体、滚动工作台、连杆和凸轮,滚动工作台和凸轮分别通过主轴和凸轮轴转动设置在机体上,连杆通过销轴铰连在机体上,连杆前端伸向滚动工作台上方、后端伸向凸轮下方,连杆被后端下部连接的弹簧顶压在凸轮上,主轴和凸轮轴与机体上的动力机构传动相连。
所述滚动工作台为圆形筒状,筒壁上均布有三个角行槽。
所述滚动工作台一侧设有进料板、下方设有收料箱。
所述动力机构为电动机,机体上位于主轴与凸轮轴之间设有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主动齿轮轴上设有主动皮带轮、主动齿轮和主动链轮,从动齿轮轴上设有从动齿轮和从动链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主动齿轮轴通过主动皮带轮上的主动皮带与电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主动链轮通过主动链条与凸轮轴上的从动链轮传动连接,从动链轮通过从动链条与主轴传动连接。
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减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机体上通过主轴和凸轮轴分别转动设置有滚动工作台和凸轮,连杆通过销轴铰连在机体上,连杆前端伸向滚动工作台上方、后端伸向凸轮下方,连杆被后端下部连接的弹簧顶压在凸轮上,主轴和凸轮轴与机体上的动力机构传动相连,用机器自动分离破碎合成体替代传统的人工锤子破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破碎的物料回收方便,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滚动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金刚石合成体剥皮装置,其包括机体23、滚动工作台22、连杆20和凸轮18,滚动工作台22为圆形筒状,筒壁上均布有三个角行槽28,滚动工作台22和凸轮18分别通过主轴3和凸轮轴16转动设置在机体23上,连杆20通过销轴19铰连在机体23上,连杆20前端伸向滚动工作台22上方、后端伸向凸轮18下方,连杆20被后端下部连接的弹簧26顶压在凸轮18上。主轴3和凸轮轴16与机体23上的动力机构传动相连,动力机构为电动机4,电动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减速器5,用于调节电动机4的转速。机体23上位于主轴3与凸轮轴16之间设有主动齿轮轴9和从动齿轮轴12,主动齿轮轴9上设有主动皮带轮8、主动齿轮11和主动链轮13,从动齿轮轴12上设有从动齿轮10和从动链轮14,主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10啮合传动,主动齿轮轴9通过主动皮带轮8上的主动皮带7与电动机4输出轴上的输出轮6传动连接,主动链轮13通过主动链条15与凸轮轴16上的从动链轮17传动连接,从动链轮17通过从动链条25与主轴3上的主链轮2传动连接。
为了方便进料,在滚动工作台22的一侧设有进料板24;为便于收集物料,在滚动工作台22下方设有收料箱1。
如图2所示,滚动工作台22放置合成体21的角行槽28处于正上方时,合成体21位于角行槽28内的一个角的对角线是竖直的,连杆20的锤头击点在合成体21对角线的顶点上。合成块27位于合成体2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人造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人造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2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健身机
- 下一篇:负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其的负极与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