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码头装卸货统计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3096.4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7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俞永方;叶建标;章忠灿;温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华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装卸 统计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头装卸货时方便货物数据管理的统计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水运指使用船舶运送客货,是运输方式的一种,其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采用水运的运输方式,在船舶进出港时必须要经由个人向海事部门进行报港才得以进出港,相当于给于船舶一个出入凭证,记录船只的基本信息及货品信息等。
随着水运行业的发展,船舶的数量大幅上涨、码头的吞吐量不断增大,港航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而传统的报港模式手续繁琐,延长了运输船舶的运营时间,提高了经济成本,同时增加了港航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码头业主而言,传统报港模式采用的是纸质回单,容易丢失、损毁,对装卸货的数据统计很麻烦且不易保管,不便于核对。传统的报港模式对于码头的正常经营、日常吞吐量统计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船舶运送货物进出港时进行的报港操作采用的是纸质报单,形式较为单一且无技术性,而导致的报港过程手续繁琐、耗时,港航管理人员和码头业主的工作强度较大,运输船舶运营时间较长,成本高,且纸质单据不易保存,不便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核对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码头装卸货统计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码头装卸货统计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有功能键、显示屏和感应区,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装卸货统计电路,所述统计电路包括用于管理各模块协同工作的CPU及分别与CPU连接的用于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读取卡内的基本信息并写入部分内容的读写卡模块、用于存储各类信息的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对写入内容进行编码的地址编码模块、用于显示预设船舶及货物信息的液晶显示模块和用于实时显示时间的时钟模块,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与数据储存模块、读写卡模块和时钟模块连接,所述时钟模块与数据储存模块连接;所述功能键与数据储存模块配合设置,所述显示屏和液晶显示模块配合设置,所述感应区与读写卡模块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有USB接口,所述统计电路上还设有与USB接口配合的用于在上位机和单片机之间建立信息通道的USB模块,所述USB模块与CPU、读写卡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蜂鸣器,所述统计电路上还设有与蜂鸣器连接的用于在读写卡出错时、电池电压低时和读写正确时进行相应提示的声音提示模块,所述声音提示模块与CPU、地址编码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统计电路上还设有用于将刷卡信息发送到港航管理中心的短信发送模块,所述短信发送模块与CPU连接,所述短信发送模块与设于外壳上的功能键配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码头装卸货统计终端设备,通过终端机外壳、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统计电路及外壳上设置的与统计电路中的读写卡模块对应的感应区的配合,使得船舶在进出港时可以通过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感应区上刷卡的形式进行报港,自动获取船舶及其上货物的基本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屏上,需要查询数据时只要选择相应的功能键调取数据即可,更为快速、便捷的完成报港程序,精简报港手续,降低港航管理人员和码头业主的工作强度,减少运输船舶运营时间,降低成本,且报港数据便于保存、统计和核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统计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统计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统计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统计电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华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华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快旋器
- 下一篇:软性解映射方法及其装置与其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