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帐篷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3247.6 | 申请日: | 201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顺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顺建 |
主分类号: | E04H15/44 | 分类号: | E04H1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帐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品,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帐篷架。
背景技术
帐篷可为出外旅游、野炊或从事其它户外作业的人们提供一个临时性遮阳挡雨的环境,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帐篷有两种结构:一种为组装式,该类帐篷使用时先将各帐篷骨架组装好,再将篷布覆盖其上并系牢方可使用。这类帐篷组装及拆卸均很麻烦,且骨架零散,不好携带。另一种为折叠式,该类帐篷之各骨架连为一体,可折叠收放,安装及拆卸较为方便,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折叠帐篷由于其项蓬骨采用空间桁架结构,导致折叠帐篷的整体重量较大,携带不是很方便,而且由于空间桁架的结构较为复杂,因而这种折叠帐篷的顶蓬骨的稳定性也不好,稍一遇风就容易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有些帐篷的项蓬骨采用的是可拆卸式横梁,这种结构降低了安装的难度,但横梁拆下后由于其宽度或长度较大,在运输时需要占据相当的空间,又给携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小、便携更方便的自动帐篷架。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帐篷架,包括上架盖、所述上架盖通过固定杆与下架盖连接,下架盖下方通过旋转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杆上;所述上架盖与下架盖之间设有弹簧圈,弹簧圈套在固定杆外;所述上架盖与下架盖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上架盖扣槽和若干个下架扣槽,上架扣槽与下架扣槽的两边分别设有上架凸块和下架凸块,上架凸块上套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扣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扣与第三连接杆连接,第三连接杆未端设有卡块,在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设有连接块,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在下架扣槽上。
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有第一凹槽,通过第一凹槽扣在上架凸块上。
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第二凹槽,通过第二凹槽扣在下架凸块上。
所述上架盖的形状采用多边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只需将上架盖与下架盖通过弹簧压缩,就能使各连接杆回收,使用方便,而且回收后体积小,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帐篷架,包括上架盖1、所述上架盖1通过固定杆2与下架盖3连接,下架盖3下方通过旋转固定块21固定在固定杆2上;所述上架盖1与下架盖3之间设有弹簧圈4,弹簧圈4套在固定杆2外;所述上架盖1与下架盖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上架盖扣槽11和若干个下架扣槽31,上架扣槽11与下架扣槽31的两边分别设有上架凸块12和下架凸块32,上架凸块12上套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通过第一连接扣51与第二连接杆6连接,第二连接杆6通过第二连接扣61与第三连接杆7连接,第三连接杆7未端设有卡块71,在野外搭建可以起来固定的作用,在第一连接杆5的中部设有连接块52,支撑杆8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块52上,另一端连接在下架扣槽3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上端设有第一凹槽53,通过第一凹槽53扣在上架凸块12上,所述支撑杆8上端设有第二凹槽81,通过第二凹槽81扣在下架凸块32上,所述上架盖1的形状采用多边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顺建,未经林顺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2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