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84584.7 申请日: 2011-03-28
公开(公告)号: CN202040800U 公开(公告)日: 2011-11-16
发明(设计)人: 白传贞;朱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 白传贞;朱秀明
主分类号: F22B37/00 分类号: F22B37/00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俞润体
地址: 274703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混合 环保 蒸汽 发生器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油缸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地下水资源的热量和厂矿企业生产线余热的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蒸气锅炉行业,可追朔几百的历史,但发展最快的还是从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最初主要以燃煤蒸气锅炉为主、之后产生了燃气锅炉、燃油蒸气锅炉、电蒸气锅炉,还有燃气锅炉电锅炉的延伸产品真空锅炉等等。

以上锅炉主要可以从能耗、环保两方面来区分。

①从能耗上来说,要属燃煤锅炉的运行成本最低,每百万大卡热量的锅炉一般需要250~350Kg燃煤。

②燃油每百万大卡需要65升左右

③电锅炉每百万大卡热量需要1200度

④燃气锅炉每百万大卡热量需要110~120立方米

   从环保方面来说,电锅炉最环保,没有任何污染排放,其次是燃油和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是最差的。为了达到环保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对燃煤锅炉已出台了限制审批的政策,对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只允许使用燃油锅炉和电锅炉。但不管以上哪种锅炉,热效率均在120%以下。

   中国专利CN200920088306.1,公开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由进气箱、传热管、集气管、引风机组成,传热管一端垂直分布在进气箱一侧面上,并与进气箱相连通,另一端连接集气管,集气管出口与引风机进气口相连;在进气箱的下部箱体上设有一个出烟通孔,出烟通孔与进气箱内部之间相对密封;各个传热管均与烟道的轴线平行;引风机及进气箱上部的进气口设在烟道之外,其余部分设置在烟道内。此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相对简单,但余热的回收存在单一性,加热方式传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电热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并产生蒸汽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

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所述的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排油污口、蒸发排管、油缸盖板、加热管、内缸、膨胀室、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所述的油缸外壳中设有内缸,所述的蒸发排管套在内缸外,所述的油缸盖板设在油缸外壳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通过油缸盖板插接入油缸外壳中,所述的加热管和蒸发排管与导热油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所述的油缸盖板上设有膨胀室,所述的膨胀室上设有蒸汽出口和导热油呼吸孔,所述的蒸汽出口与蒸发排管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上插接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蒸汽排管相连通。

   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运用了高分子运动力学原理和具有创造性完成的逆卡诺四方循环平衡原理,该技术利用热泵技术、高分子发热油传导热转换技术,真正实现了无论是30℃还是零下30℃热效率均达到250%。

将空气中的热量、地下的热量及厂矿企业生产线的余热混合收集,经热泵压缩升温——再经导热油转换输出饱和蒸气、供热供冷同步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缸盖板上设有均匀的8组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分布在蒸发排管的外围,所述的加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外壳的底部,所述的油缸盖板中设有4个呼吸加油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油污口延伸至油缸底脚的外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热效率高,热量来源广,应用范围广,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缸换热机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 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油缸系统,包括一个底端封闭的油缸外壳1,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油缸底脚2,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油缸换热机构,所述的油缸换热机构包括导热油3、排油污口4、蒸发排管5、油缸盖板6、加热管7、内缸8、膨胀室9、蒸汽出口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油缸外壳1中设有内缸8,所述的蒸发排管5套在内缸8外,所述的油缸盖板6设在油缸外壳1上部与之相匹配固定,所述的加热管7通过油缸盖板6插接入油缸外壳1中,所述的加热管7和蒸发排管5与导热油3相接触,所述的油缸外壳1的底部设有排油污口4,所述的排油污口4延伸至油缸底脚2的外部,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膨胀室9,所述的膨胀室9上设有蒸汽出口10和导热油呼吸孔11,所述的蒸汽出口10与蒸发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外壳1上插接有进水口13,所述的进水口13与蒸汽排管5相连通,所述的油缸盖板6上设有均匀的8组加热管7,所述的加热管7分布在蒸发排管5的外围,所述的加热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油缸外壳1的底部,所述的油缸盖板6中设有4个呼吸加油孔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传贞;朱秀明,未经白传贞;朱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45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