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瘪管复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4960.2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华;曾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志华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鹤壁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瘪管复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的修复装置,特别是一种瘪管复圆器,属机加工技术领域,适用于管材被压瘪后的修复。
背景技术
目前所用的输水管、输气管均为圆管,大多都埋于地下,在施工中,往往因碰撞使圆管壁产生凹陷,或者不能保持正圆。如果输水管或输气管不能保持正圆,则影响流量。所以,对于管壁出现凹陷或瘪进时,应该进行修复,使圆管保持正圆。然而,这种修复比较困难,目前仅是采用手锤进行人工敲击修复,工效低,费力大,质量差。目前尚未见专用于圆管壁产生凹陷或瘪进时的修复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瘪管复圆、结构简单、容易施工、修复质量好的瘪管复圆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瘪管复圆器,其特征在于:由内撑弧板、转动撑杆、套筒、转动轴、螺套、螺杆和推拉杆构成,转动轴和螺杆连接为一整体,在转动轴的两端设有挡环,套筒套设在转动轴上,螺杆旋转在螺套内,在内撑弧板的内壁上通过销轴连接上转动撑杆,转动撑杆的内端通过转动销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外壁上,推拉杆的前端连接在内撑弧板内壁上的销轴上,推拉杆的后端通过相应的转轴连接在螺套的前端,当螺杆转动时,螺套做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内撑弧板设2片,其弧度与所要修复的圆管的内壁弧度一致,在内撑弧板的两侧端部均设有转动撑杆。
在螺套的后端设有固定架。
在螺杆的外端设有转动手柄。
在螺套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对于瘪管的修复工具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劳动效率高、修复质量好,可专用于凹陷圆管或瘪进圆管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瘪管复圆器,其特征在于:由内撑弧板1、转动撑杆2、套筒3、转动轴4、螺套5、螺杆6和推拉杆7构成,转动轴4和螺杆6连接为一整体,在转动轴4的两端设有挡环8,套筒3套设在转动轴4上,当螺杆6转动时,套筒3不随转动轴4的转动而转动,也不在转动轴4上作轴向移动,螺杆6旋转在螺套5内,在内撑弧板1的内壁上通过销轴9连接上转动撑杆2,转动撑杆2的内端通过转动销10固定连接在套筒3的外壁上,推拉杆7的前端连接在内撑弧板1内壁上的销轴9上,推拉杆7的后端通过相应的转轴连接在螺套5的前端,当螺杆6转动时,螺套5做轴向移动,从而推动或拉动推拉杆7,推拉杆7在推动或拉动转动撑杆2转动,带动内撑弧板1外涨或内缩。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内撑弧板1设2片,其弧度与所要修复的圆管的内壁弧度一致,在内撑弧板1的两侧端部均设有转动撑杆2。
在螺套5的后端设有固定架11,通过固定架11的固定防止螺套5随螺杆6转动。
在螺杆6的外端设有转动手柄12。
在螺套5的外壁上设有刻度13,通过刻度13观测内撑弧板1在所要修复的圆管内的插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修复的圆管做成不同的规格,包括涨缩幅度、总长度。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通过反向转动螺杆6,使转动撑杆2向前倒下,内撑弧板1处于收缩状态,再将内撑弧板1插入所要修复的圆管内,根据刻度表示,使其处于所要修复的部位,再通过固定架11固定,此时,正向转动螺杆6,螺套5通过推拉杆7拉动转动撑杆2,并逐步垂直,使内撑弧板1逐步转为涨大状态,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可把内陷的管壁逐步撑起,使其复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志华,未经孙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4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