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自动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5158.5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晓娟;周少凡;张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自动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模具自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反向挤压机中,模具在每次挤压完成后,总是需要取下经修整后再次装回使用。这一过程在现有挤压机中基本都是靠人工或半人工半机械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方式有明显的缺点:它费时费工,生产效率低,人员易受伤,挤压机等待时间长,能耗高;对于较大尺寸的模具,这种方式实施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向挤压机中使用的模具自动循环装置,从而将模具循环过程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模具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模具接收装置、模具提升装置、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和模具装载装置,模具接收装置与模具提升装置连接,模具提升装置与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的第一转向装置连接,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的第二转向装置与模具装载装置连接,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连接修模台;操作时,模具接收装置将模具从挤压轴上取下,并将其放到模具提升装置的第一斜坡上,由第一斜坡将模具滚入模具提升装置,模具提升装置的检测元件检测到模具进入后发讯,模具提升装置执行提升动作,模具被提升到与第一转向装置等高时,模具从第二斜坡d滚入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的第一转向装置,第一转向装置的检测元件发讯,第一转向装置将模具转向并将第二斜坡低端升起,使模具滚入第二转向装置;同样第二转向装置将模具再次转向,此时第二转向装置挡板挡住模具,操作人员在此将模具滚入修模台进行修模,完成后将模具装回第二转向装置并打开挡板,模具继续滚动至模具装载装置。
所述的模具接收装置由摆臂、夹紧缸和摆动缸构成,摆臂的一端销接在反向挤压机的动梁或挤压筒上,摆臂的另一端有U形槽,U形槽上固定有夹紧缸,摆臂的中部与摆动缸的活塞臂端铰接,摆动缸的缸体端与反向挤压机的动梁或挤压筒固定连接。
所述的模具装载装置包括旋转定位装置、输送小车、升降缸和基座;旋转定位装置通过升降缸与输送小车固定连接,在基座中部,基座模轴下方,输送小车通过轨道与基座连接,输送小车沿轨道横向运动,升降缸沿升降缸活塞和定向杆纵向运动;旋转定位装置由辊道支架、一对辊轮、马达、光电开关和装载缸构成,一对辊轮和马达固定在辊道支架内,辊轮与马达输出轴连动,辊道支架下端有光电开关,装载缸与升降缸缸体连接,辊道支架通过升降缸活塞和定向杆与输送小车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缸是液压缸或气缸。
所述的模具装载装置的检测元件发讯后,输送小车推动模具前进到模具装载位,由模具装载位将模具自动装入挤压轴,之后输送小车返回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利用各组成部分中相应的检测元件和必要的自动化程序,检测模具的位置,自动对模具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了模具循环的自动化;整个系统中除模具接收器外,各部分的模具滚道均采用斜坡设计,以使模具能够自然滚动,降低了能耗。它将模具循环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设备的先进性,并使挤压机实现全自动化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模具自动循环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具自动循环系统的M向侧视视图;
图3是模具自动循环系统的P向侧视视图;
图4是模具接收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模具装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接收装置;101、摆臂;102、夹紧缸;103、摆动缸;2、模具提升装置;3、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301、第一转向装置;302、第二转向装置;303、修模台;304、第一斜坡;4、模具装载装置;401、旋转定位装置;402、输送小车;403、升降缸;404、基座;5、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模具自动循环装置,包括模具接收装置1、模具提升装置2、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3和模具装载装置4,模具接收装置1与模具提升装置2连接,模具提升装置2与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3的第一转向装置301连接,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3的第二转向装置302与模具装载装置4连接,模具转向及输送装置3连接修模台3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51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