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端子及应用导电端子的免焊接连接器插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6016.0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林;姜进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良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8 | 分类号: | H01R12/5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汪爱平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莫***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端子 应用 焊接 连接器 插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插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应用导电端子的免焊接连接器插板。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插板技术领域中,都是通过镶嵌在连接器插板导电端子来实现排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气连接,导电端子的排线刺破刀口电气连接排线,导电端子的导柱电气连接电路板。参看图1-3,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导柱4的端头5呈尖头状,将导柱4插设在电路板9的配合孔后,需要将尖头状的端头5需要焊接才能实现牢靠的电气连接以及将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9上。这种连接结构需要焊锡并使用专门的焊接机器才能进行,锡焊环保性差,生产成本也高,而且维修起来也很不方便,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将导电端子的焊接处去锡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这又增加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及应用导电端子的免焊接连接器插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连接器插板的导电端子,其基体上部设有排线刺破刀口,基体下部设有连接电路板的导柱,所述导柱的末端延伸设有弹性紧配端头。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紧配端头呈椭圆环状,与导柱一体设置;或所述弹性紧配端头呈叉状,其叉杆呈椭圆弧状,叉杆的末端收拢。
一种应用导电端子的免焊接连接器插板,包括相互扣合的主体胶芯和压盖,主体胶芯上镶嵌有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排线刺破刀口与压盖相配合将排线压制在连接器插板上,所述导电端子的导柱插设在电路板的配合孔内,导电端子的弹性紧配端头卡置在电路板的配合孔端口上,使得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配合孔内的铜皮实现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简单地将导电端子导柱的端头改进成了弹性紧配端头结构,利用椭圆环状或叉状自身弹性将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配合孔内的铜皮实现电气连接。使用时弹性紧配端头对应电路板上的相应配合孔位,只需用力将连接器插板按压就可将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并实现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无需使用锡焊,也不需要专用设备,装配效率得以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也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插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弹性紧配端头紧配在电路板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看图4,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的基体2上部设有排线刺破刀口3,基体2下部设有连接电路板9的导柱4,导柱4的末端延伸设有弹性紧配端头5,弹性紧配端头5与导柱4一体设置,弹性紧配端头5呈椭圆环状或呈叉状,呈叉状时其叉杆呈椭圆弧状,叉杆的末端收拢。
本实用新型免焊接连接器插板包括相互扣合的主体胶芯6和压盖7,主体胶芯6上镶嵌有导电端子1,导电端子1的排线刺破刀口3与压盖7相配合将排线8压制在连接器插板上,导电端子1的导柱4插设在电路板9的配合孔内,导电端子1的弹性紧配端头5卡置在电路板9的配合孔端口上,使得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9上,并与电路板9配合孔内的铜皮实现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简单地将导电端子导柱的端头改进成了弹性紧配端头结构,使用时弹性紧配端头对应电路板上的相应配合孔位,只需用力将连接器插板按压就可将连接器插板固定在电路板上,并实现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无需使用锡焊,也不需要专用设备,装配效率得以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也非常方便。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良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良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6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处理装置及其障碍物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三联三通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