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保健按摩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6320.5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5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祥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500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保健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器材,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保健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经常要在办公桌前或电脑前进行长时间的工作,由于颈椎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很多人的肩膀和颈椎时常会酸痛,虽然有些人自己买了按摩椅来缓解酸痛,但是往往因为工作的太聚精会神,而忘记了自己的保健,还有很多人由于按摩器、按摩仪比较笨重,不方便携带,到工作场所以后,就不能使用,使得无法在工作中或旅途中进行保健按摩,面对这些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保健按摩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保健按摩仪,其轻巧便携、使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按摩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保健按摩仪,包括固定背带、按摩部件及连接布带,所述按摩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背带上并设有一按摩球、一手柄、弹簧及一外罩,其中,所述手柄呈长条形并设有一操作端和一末端,所述按摩球与所述手柄的末端连接,所述手柄的操作端则延伸至所述外罩外,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手柄上,并位于所述按摩球和所述操作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背带的宽度不均匀并设有一较宽部和一较窄部。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球设于所述背带的较宽部的内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保健按摩仪通过按摩部件的按摩球及弹簧,可实现多个部位的按摩,且体积小、便携性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保健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保健按摩仪的按摩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保健按摩仪100,其包括固定背带3、按摩部件1、2及连接布带4。所述便携式保健按摩仪体积较小,其可对人体颈椎附近的多个部位进行按摩保健。
所述固定背带3包括交叉设置并用于固定于人体的肩膀上两条背带,其中,所述背带的宽度不均匀并设有一较宽部和一较窄部,所述较宽部位于所述人体的肩膀上,由于其接触表面积较大,使其可以增加人体肩膀的舒适性,而所述较窄部则分别设于腰间或腋下,用于将背带固持于身体上。
所述按摩部件1、2与所述固定背带3连接,且分别设于所述背带较宽部的内侧,使其可更靠近人体的颈椎,可以给颈椎产生按摩作用。所述按摩部件设有一按摩球6、一手柄5、弹簧7及一外罩8,其中,所述手柄呈长条形并设有一操作端51和末端52,所述按摩球6位于所述手柄的末端,所述手柄的操作端51则延伸出所述外罩,所述弹簧7套设于所述手柄上,并位于所述按摩球和所述操作端之间,由于按摩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弹簧的宽度,因此,所述弹簧可被固持于所述按摩球和操作端之间。所述手柄的操作端51可按照需求随意调整角度,使得外罩内部的按摩球可以很容易就被调至需要按摩的位置,大大增加了按摩部件的可用性,请参阅图2所示的两种不同按摩位置。
所述连接布带分别位于所述背带较窄处,用于将固定背带的自由端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固定背带可以稳固的固持于人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摩部件主要安置在肩背颈椎部位,通过控制按摩球按摩时的震动力度及角度,可以在指定的按摩区域形成不同的捶打方式,按摩球和手柄控制在四周90度的夹角,使按摩区域在颈椎和两肩范围之内,所述手柄操作端的操作分为自动式和手动式两种,本产品的按摩方式通过按摩锤的振动和往复运动完成对指定部位的按摩和保健作用。
所述便携式保健按摩仪体积较小,可随身携带而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在工作、学习场合方便的使用,并通过按摩部件可对人体的多个部位进行按摩,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减轻各种慢性疼痛,缓解疲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之内。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祥,未经刘景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6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