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闸墩尾部水翅的隔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6528.7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文;汤旸;李健;郎玲芳;陆素洁;陆欣;鄢镜;王登银;黄泰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尾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消除闸墩尾部水翅的隔墩结构,主要用于水电工程的溢洪道、溢流坝、泄洪洞等泄流量大、流速高的泄水建筑物中。
背景技术
水电工程中,当泄洪规模较大时,为满足闸门运行要求,常采用闸墩将泄水建筑物进水口分隔成数孔。泄洪时,由于水头高,流速快,单宽流量大,相邻孔的两股水流在经过闸墩墩尾后不再受到墩壁的约束,而以横水流向流速产生侧向扩散发生碰撞,将靠近表层的部分水体抛出水面,形成小股冲射水流,即在闸墩尾部产生水翅现象。被抛向空中的小股冲射水流,如越溢边墙,可能对相邻建筑物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如土石坝等;如在泄水槽内跌落,会引起槽内水流流态波动,并对槽底板造成一定的冲击,危及泄槽边墙、底板等结构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避免闸墩尾部水翅的危害,提出一种可消除闸墩尾部水翅的隔墩结构,确保相邻建筑物和泄洪建筑物本身的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闸墩尾部水翅的隔墩结构,包括闸墩以及位于闸墩下游侧的泄槽底板,泄槽底板的上游端与溢流堰堰体相接,其特征在于:紧贴闸墩的尾部设有高度和厚度沿水流方向逐渐收缩的隔墩,隔墩的底部与泄槽底板衔接。
所述隔墩与闸墩之间、泄槽底板与溢流堰堰体之间均设置结构缝,且在结构缝内布置有铜片止水。
所述隔墩上游端的厚度与闸墩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在闸墩尾部设置了隔墩,其底部与泄槽底板相接。当上游水经过闸墩流向泄槽时,在隔墩的保护下水流不会侧向扩散,相邻的两股水流也就不会产生明显的碰撞,进而消除了闸墩尾部的水翅,使水流平稳地过渡到泄槽内,确保相邻建筑物、泄槽边墙和泄槽底板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一组闸墩2和位于该组闸墩下游侧的泄槽(包括泄槽边墙和泄槽底板),该泄槽的泄槽底板3上游侧与溢流堰堰体4相接,紧接着闸墩的尾部(即下游侧侧面)设置有隔墩1,其底部与泄槽底板3相衔接。
如图1和图2所示,隔墩1的高度和厚度沿水流方向逐渐收缩(平直地收缩),其长度、末端高度以消除水翅为原则,通过模型试验,从水流流态、压力、脉动等方面来进行确定;隔墩上游端的厚度与闸墩厚度相同,末端的厚度根据墩高由强度和稳定性决定,隔墩末端进行倒圆处理。隔墩1与闸墩2之间、以及泄槽底板3与溢流堰堰体4之间均设置结构缝6,结构缝内布置有铜片止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6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胶复合粘贴式排水构件
- 下一篇:链式混凝土活动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