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6972.9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之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F21V19/00;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尤指一种用于相机的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微距摄影是指放大倍率高的摄影模式,普遍上是以放大倍率介于1∶1~1∶4左右的摄影,称之为微距摄影;其中1∶4是指成像尺寸为实际拍摄物的四分之一。微距摄影主要用以拍摄一般相机镜头无法拍摄的微小东西,早年主要应用于动植物的生态观察与科学研究,近年来则多应用于工业上的检测、刑事鉴定或防伪辨识,例如,金属焊线质量检测及指纹辨识。
然而,当相机在极短的拍摄距离下,其光圈对应地缩小,致使进入镜头的光源不足,并进一步地导致拍摄影像模糊不清,无法有效地被检测或辨识。为解决上述影像模糊不清的问题,各家厂商分别针对使用领域的不同而对应地开发出不同型式的单一照明用途的外接式光源,供使用者对应的选择使用,例如在低角度光源可有效的拍摄遗留于光滑平面上的指纹,而同轴光源可以有效地点亮被摄物体的微小部份(例如,裂痕),使相机得以轻易地捕捉到所需的影像。
但是,当使用者在同一个场合同时需要进行两种不同形式光源的拍摄时,传统的单一照明用途光源必须依照被摄物的不同而选择对应的外接光源,如此不仅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且使用者必须随身携带至少两种不同照明用途的外接式光源,故造成携带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以提供该相机模组在近距离摄影时的光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承接于相机模组的一成像镜头,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
一套筒,其通过一轴线并承接于成像镜头,所述套筒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轴线与成像镜头的一光轴相重合;
一第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垂直于该轴线;
一第二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后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平行于轴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
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一环带,且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一环带,第二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二环带,且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二环带。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环带为软性电路板,第二环带为软性电路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开关单元,开关单元设置于套筒外围,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一转接座,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并具有一供成像镜头贯穿于其内的穿孔,且套筒通过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电源单元,电源单元容置于转接座,并电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筒的前端部相对后端部沿轴线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端部螺接于后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组,通过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以分别产生两种不同出光方向的光源,供使用者根据被摄物体种类的不同而做选择,可有效地降低使用者光源携带上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局部剖试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局部剖试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转接座-12;穿孔-122;内螺纹-124;套筒-14;前端部-142;后端部-144;外螺纹-146;第一发光单元-16;第一环带-162;第一发光二极管-164;第二发光单元-18;第二环带-182;第二发光二极管-184;
开关单元-20;
电源单元-30;
相机模组-50;成像镜头-52;
轴线-I;
表面-S。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说明如下,而附图与详细说明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6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