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7183.7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5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川中;曾钦武;郑汉武;彭韶敏;郑燕珠;郑灿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华行 |
地址: | 51504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直流 充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特别适用于作为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中的电源和信号连接的电线电缆产品的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加大了扶持并推动其发展的进程。现在国家和有关电网相继制定了有关标准从而使电动汽车取得电力的建设有了规范的要求。电动汽车的动力是电力,而电动汽车目前取得电力的方法主要是靠蓄电池蓄电,当蓄电池用完后就需要再次充电重复使用,而充电桩和汽车之间是需要通过电线电缆连接方可将电能输入到汽车,并通过信号控制来完成整个充电过程。目前常用的电缆并不设置信号控制线,或者简单并接信号线,这样控制信号容易受到主电缆的电力传输过程产生的干扰信号所干扰,造成混乱,不利于充电过程的控制。采用独立的电力输送电缆和独立的信号控制线缆简单组合,信号控制线缆很容易受到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包括:
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二线单元线组、信号线缆,所述二线单元线组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
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
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
所述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电源线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的交叉编织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直行金属导线为7根或19根或37根或61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直行金属导线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匀分布的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外侧,所述第一屏蔽线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屏蔽线是裸铜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信号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一根屏蔽线、包裹于信号线和屏蔽线外侧的第二金属屏蔽层,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导体芯线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导体芯线的第一绝缘层,所述屏蔽线包括第二导体芯线、依次包覆于所述第二导体芯线外侧的第二绝缘层和第三金属屏蔽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匀分布的第二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所述第三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匀分布的第三屏蔽线,所述第三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屏蔽线是裸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电源线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在功能线周围填充或包裹地设置内护层,再依次设置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通过接地线和第一金属屏蔽层连接组成屏蔽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信号线缆、二线单元线组和主电源线,使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充电电缆内的功能线平排设置使充电电缆截面为扁平状,使电缆总体截面积变小,从而节省原材料并减轻电缆的重量,同时扁平的线缆可以提高其在平面上所能承受的碾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的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缆中的非绞合线芯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10、二线单元线组60、信号线缆20、内护层18,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18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32、绝缘包带35、外护套38;所述二线单元线组60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62,所述直流充电电缆的截面为扁平状;内护层18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者内护层18仅绕包于所述功能线的外侧。主电源线10包括导体12和绝缘层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7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