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集装置及具有该收集装置的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7651.0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7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国海 |
主分类号: | A47L9/10 | 分类号: | A47L9/10;A47L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装置 具有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吸尘器应运而生,吸尘器一般利用电动机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便携式吸尘器是吸尘器的一种,以其轻便、小巧,尤其能应用于空间较小的领域而备受用户喜爱。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吸尘器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吸尘器工作时尘屑的运动方向。
从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的吸尘器中,动力电机与过滤器11连通,将集尘室12中的空气抽出,在集尘室12中形成负压,使空气和尘屑在动力电机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吸尘管13和风道,进入集尘室12,绕过滤器11旋转并按螺旋的趋势逐渐在集尘室12内汇聚,达到吸尘的目的。
但是,随着尘屑的增多,收集到集尘室12里的尘屑容易受动力电机的影响,产生向过滤器11移动的趋势,使尘屑粘附在过滤器11上,阻塞过滤器11的滤网。这样不仅会增加动力电机的电耗,增大吸尘器的噪音,降低除尘效率;而且会影响过滤器11的使用寿命,增加过滤器11的维护频次,并增加清洁成本。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收集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所示方向为动力部件形成的动力方向,虚线箭头所示方向为尘屑的运动方向。
专利号为ZL201020289589.9的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人将进入集尘室12的风道改造为螺旋风道,使尘屑进入集尘室12后,在过滤器11的外周形成如图3所示的螺旋风,从而使尘屑尽可能远在送至集尘室12的端部,远离过滤器11,以延长过滤器11的使用寿命,降低吸尘器的噪音和电耗,降低吸尘的成本。
但是,在一些尘屑较多的场合,图2和图3所示的收集装置很难满足吸尘要求,使吸尘器的适用性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的基础上,提高吸尘器的工作效率,提高收集装置的适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能有效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收集装置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和设于所述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内部的第二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第二进风通道,以及径向隔断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挡风板;所述第一过滤器的顶端设有第二集尘室,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吸尘管、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集尘室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且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中至少一者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螺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过滤器在所述第一过滤器中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挡风板一一对应,且数目均至少为两个,各所述挡风板在所述第一过滤器中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挡风板和所述密封板至少一者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斜切通风口,且任一所述斜切通风口的起点和终点均沿径向或轴向隔离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斜切通风口的数目为多个,各所述斜切通风口沿所述挡风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密封板具有向底端凹陷的中心凹坑。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均为沿轴向延伸的螺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数目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均环绕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底端,且其入口沿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器顶端的锥形导风罩,该锥形导风罩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尘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动力部件,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气体经所述收集装置后进入所述动力部件。
优选地,具体为便捷式吸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国海,未经胡国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7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不锈钢粉末冶金零件密度的方法
- 下一篇:多向压铸机侧向挤压铸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