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8003.7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瑞;马茂;钟建勤;马文亮;李慧军;由毅;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1M9/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用来封闭气缸上部并构成燃烧室,气缸盖、气缸体、油底壳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形成发动机机体组,气缸盖端部还具有一体的正时链轮室。
机体组在使用中需要进行润滑,通过输油管将油底壳中的润滑油输送到气缸体中,气缸体加工有回油孔,回油孔将润滑油导向气缸体,气缸体与油底壳相通,这样润滑油就流回到油底壳中再次被输油管输送,这样便形成了润滑油的循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申请号:201010261033.3;申请公布号:CN101943078A],其在气缸盖与曲轴箱的结合部位设置有混合气进口和回油孔,在气缸盖上部与气缸盖罩之间形成有气缸盖油室,连通混合气进口、回油孔与气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腔,在气缸盖的混合气进口中压入有一混合气进管,混合气进管的出口高度高于气缸盖油室内的润滑油的油面高度。
上述专利取消了原先布置在气缸盖的混合气进口周围的挡板,通过改变混合气进管的安装高度,使气缸盖通用性好,但是其回油孔只是在气缸盖储油腔连通到气缸体,正时链轮室还需另设回油孔,加工不方便,而且气缸盖的储油腔到正时链轮室是不连通的,这样润滑油的回油通道设计复杂,不利于润滑油快速返回油底壳,润滑油冷却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回油快速的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内具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一侧为储油室,隔板的另一侧为正时链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设有将储油室和正时链轮室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位于储油室侧的内端等于或高于回油通道位于正时链轮室侧的外端。
本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进行润滑时,润滑油从油底壳通过输油管进入到气缸盖的储油腔内,再从回油通道进入到正时链轮室内,最后返回到油底壳中,因为回油通道直接连通了储油室和正时链轮室,润滑油的流程减少,润滑油能快速返回到油底壳,润滑油的冷却效果好。
气缸盖封闭气缸上部,气缸盖摆放的上下位置是确定的,因此能水平判断回油通道内端、外端的高低,回油通道位于储油室侧的内端等于或高于其位于正时链轮室侧的外端,能方便润滑油从储油室流经回油通道进入到正时链轮室,且防止正时链轮室内的润滑油倒灌到储油室内,润滑油在回油通道内流畅。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中,所述的回油通道的内端位于储油室的最低处。气缸盖封闭气缸上部,气缸盖摆放的上下位置是确定的,能确定储油室的最低处,回油通道的内端位于储油室的最低处,润滑油不会残留在储油室内,当更换润滑油时,储油室内的润滑油排放干净彻底,不会污染新的润滑油。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中,所述的回油通道为预铸孔。回油通道与气缸盖一体铸造而成,这样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中,所述的回油通道为直孔。润滑油能快速地流过直孔的回油通道,回油过程快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具有以下优点:
1、本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通过回油通道连通储油室和正时链轮室,减少了润滑油的流程,润滑油能快速返回到油底壳,润滑油的冷却效果好。
2、回油通道与气缸盖一体铸造而成,加工工序少,制造成本低。
3、回油通道的内端位于储油室的最低处,润滑油不会残留在储油室,特别是更换润滑油时,储油室内的润滑油排放干净彻底,不会污染新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的结构剖解图。
图中,1、本体;2、隔板;3、储油室;4、正时链轮室;5、回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发动机的气缸盖包括本体1,本体1内具有隔板2,隔板2一侧为储油室3,隔板2的另一侧为正时链轮室4,隔板2上设有将储油室3和正时链轮室4连通的回油通道5,回油通道5位于储油室3侧的内端位于储油室3的最低处且此内端稍高于回油通道5位于正时链轮室4侧的外端。回油通道5与气缸盖一体铸造而成,加工工序少,制造成本低,即回油通道5为预铸孔,回油通道5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润滑油能快速地流过直孔的回油通道5,回油过程快速,回油通道5为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8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弹簧片汽车后簧总成
- 下一篇:气动摇架专用细纱集合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