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ARM构架的网络车用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8296.9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邵晋辉;张文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m 构架 网络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ARM构架的网络车用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不带有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组基本采用普通充电机或者充电站对于电池组统一进行充电。由于电池单元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差异差异,导致电池单体之间电量的差异性较大,严重影响了电池组的寿命。
市面上带有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组,基本都是单向非开放式的,即电池管理系统监控了单节电池的工作状态和充放电参数,然而没有人机交互单元,无法实现客户实时浏览修改参数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基于ARM构架的网络车用智能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RM构架的网络车用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单元,监控单元与电池单体的正、负极相连,监控单元通过I2C总线与存储单元相连,存储单元与手持仪通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监控单元实时对电池单体的电流、电压和温度进行采样,并将采样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此外,由于配置了手持仪,用户和维护人员可以在线浏览电池组的工作状态以及修改充放电配置参数,实现了人机交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中存储单元、手持仪的电路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监控单元和电池单体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ARM构架的网络车用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单元1,监控单元1与电池单体2的正、负极相连,监控单元1通过I2C总线与存储单元3相连,存储单元3用来记录、监控电池单体2的工作状态和电池单体2的充放电循环记录。存储单元3与手持仪4通讯,所述的监控单元1和存储单元3封装在电池组的内部。所述的存储单元3通过USB接口与手持仪4通讯,所述的手持仪4与网络终端5通讯,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所述的存储单元3包括单片机PIC16F876A,单片机PIC16F876A通过I2C总线与存储器EEPROM相连,单片机PIC16F876A上设置USB接口。存储单元3通过I2C接口直接读取、记录监控单元1的数据,保留在存储器EEPROM中。所述的存储单元3外接LCD显示屏6,便于用户直观的读取电池单体2的各相参数信息。
如图4所示,所述的监控单元1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通过MUX接口扩展芯片分别与取样电路和充放电控制电路相连,取样电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均与电池单体2的正、负极相连,中央处理器CPU通过I2C通讯接口与单片机PIC16F876A通讯。监控单元1通过多通道ADC通道检测电池单体2的电压和电流至中央处理器CPU,根据这些参数动态控制充放电控制,输出采用大功率MOS管控制,同时监控单元1保留I2C标准通信接口,方便外设读取修改充放电参数。
如图3所示,所述的手持仪4包括LPC2478芯片,LPC2478芯片通过USB接口与存储单元3通讯,LPC2478芯片与以太网控制器相连,以太网控制器与网络终端5通讯。手持仪4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构架,实现对于消息的动态管理,同时配备24BIT TFT彩屏和触摸屏,用户通过触摸屏直接控制电池的参数浏览、修改操作,手持仪4设计网络接口,遵循TCP/IP协议与网络终端5通讯。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网络监控全球各地的用户电池组使用状态,同时维护人员也可以登录网络控制电池组网络中断,实现在线远程维护服务,无需现场办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通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8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用电控P档机构
- 下一篇:飞轮热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