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鳗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238.8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堂;张蕉南;胡兵;张蕉霖;李惠;徐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马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20 | 分类号: | A23K1/20;A23K1/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配合 饲料 形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饲料领域,尤其涉及玻璃鳗配合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孵化出的仔鳗称为柳叶鳗,漂流至近岸,变态为玻璃鳗(俗称白仔鳗),体长7~8厘米,细小透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鳗苗场采用红虫作为玻璃鳗的饵料,而红虫是由猪粪等有机肥料喂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入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及药残,引发鳗鲡病害与药残,严重阻碍鳗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玻璃鳗配合饲料是在其消化生理、营养需求和摄食行为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原料选择、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均按食品级安全卫生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营养与安全、适口,可完全替代红虫作为鳗苗开口饲料。
目前,在水产养殖领域,国内常见的配合饲料形态有粉状、颗粒状或片状。这些形状的配合饲料满足了国内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但在玻璃鳗配合饲料上,常规的配合饲料无法满足玻璃鳗的摄食和生长。一方面,玻璃鳗口裂较小,无法摄食颗粒或片状的配合饲料;另一方面,国内许多养殖者尝试使用粉状饲料来喂养玻璃鳗,但玻璃鳗基本不去摄食,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死亡率高,三类苗(僵苗)比例增加,其经济效益明显降低。故鳗鲡养殖者用红虫养殖玻璃鳗,但红虫有着携带病原等缺点,不符合健康可持续养殖的发展方向。所以如何突破传统的生产工艺,让玻璃鳗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是广大鳗业技术人员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玻璃鳗特有的摄食习性和营养需求而生产制作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用于玻璃鳗正常的开口摄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鳗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其本体为块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块状结构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长方体结构为:长31厘米至33厘米,宽19厘米至21厘米,高3.5厘米至4.5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鳗配合饲料采用与目前饲料不同的生产工艺,将新鲜鱼肉打浆成鱼糜状,其间加入添加剂等原料,按照前述的长方体结构造块,制成后速冻,最后包装成成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鳗配合饲料需在-18℃保存。
本实用新型玻璃鳗配合饲料采用全新的生产工艺,使用块状的饲料的形状结构,符合玻璃鳗摄食的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玻璃鳗配合饲料作为一种全新的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将丰富水产配合饲料的种类,填补国内空白。
采用这种饲料的形状结构,其大小和形状十分符合玻璃鳗的摄食特点,易于玻璃鳗主动摄食,降低了玻璃鳗的饲养难度,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玻璃鳗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鳗配合饲料的形状结构,其本体为块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块状结构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长方体结构为:长31厘米至33厘米,宽19厘米至21厘米,高3.5厘米至4.5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鳗配合饲料采用与目前饲料不同的生产工艺,将新鲜鱼肉打浆成鱼糜状,其间加入添加剂等原料,按照前述的长方体结构造块,制成后速冻,最后包装成成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玻璃鳗配合饲料需低温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马饲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马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效双层式杀菌釜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