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278.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侯兴凯;曾爱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半自动 生化 分析 光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中的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流动式多通道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多采用非球面分束器将光进行分束后分别照射到多道样品池上,实现入射光的传递,但这样的光路系统中光的损耗大,光稳定性差,各通道间光源强度的一致性难以保证,且仪器生产安装较为复杂,批间差异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多通道半自动生化仪光学系统中光传播稳定性差,光损耗大,各通道间光源强度一致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包括依次耦合的光源、入射光通道、流动式比色池和光电检测器,所述入射光通道包括依次耦合的聚光透镜,单色器和光纤;所述光纤包括一个与所述单色器耦合的入光头部,和至少两个出光头部;所述流动式比色池和光电检测器的数目与光纤的出光头部的数目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采用卤素灯、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色器采用棱镜、光栅或滤光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电检测器采用光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纤的出光头部、流动式比色池和光电检测器的数目均为四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把光纤作为分光器应用在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路中,实现了入射光的高效传送,保证了各通道的一致性,同时在装配、调试、维护中操作非常方便,仪器批间差异小;所述流动式比色池和光电检测器的数目与光纤出光头部的数目相同,即采用多通道,可同时测试多个样品,提高了检测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一种流动式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包括依次耦合的光源1、入射光通道、流动式比色池5和光电检测器6;所述流动式比色池5放置于顶端开放的检测池座中,光源1发出的光经入射光通道后从检测池座的狭缝照射到流动式比色池5上进行光度分析,信号光被光电检测器6接收。所述入射光通道包括依次耦合的聚光透镜2,单色器3和光纤;所述光纤包括一个与所述单色器3耦合的入光头部41,和四个出光头部42;所述流动式比色池5和光电检测器6的数目同样为四个。
所述光源1可以采用卤素灯,还可以选择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所述单色器3可采用滤光片,也可以选择棱镜或光栅。所述光电检测器6可选择光电池。本实施例中的流动式半自动生化仪为四通道,光路系统中的光纤入光头部41为一个,出光头部42为四个,为一分四光纤,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光纤出光头部的数目,此时流动式比色池5和光电检测器6的数目相应发生改变。
参照图2,所述光纤的入光头部41固定在第一光纤安装座71上,所述出光头部42固定在第二光纤安装座72上,所述第一光纤安装座71和第二光纤安装座72均固定在底座8上。
工作时,光源1发出的光依次经聚光透镜2聚光,单色器3滤光后被光纤接收;从四个光纤出光头部42出射的光分别照射到四个流动式比色池5上并对比色池中的样品进行光度分析,最终的出射光信号分别被四个光电检测器6接收。
以上内容是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