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促进植物生长的节能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281.4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龙;范庆平;任晓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龙 |
主分类号: | H01J61/32 | 分类号: | H01J61/32;F21V3/02;A01G7/06;A01G9/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植物 生长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并且防止病虫害的促进植物生长的节能灯。
背景技术
植物的成长需要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料,从小变大,开花结果。如果阳光照射不足,会造成植物发育不良,对于其他经济作物来讲,还会造成减产或者产品质量变差,直接影响经济收益。
研究发现,植物在特定人造光源的照射下,同样可以进行光和作用。人造光源的照射对于大棚或者室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明显的作用。通过合理调整光源组成成分和强度,可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调节植物的光周期。根据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不同需求,适时调整受光强度和长度,对植物的育苗、生长、成熟、育种以及结果等都会产生显著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因此,人们根据植物的光合特性,研制出能发射植物所需特殊光谱的灯管,应用于促进室内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
目前常用的促进植物生长的灯具有很多种,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功耗大,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发光效率低,照射不均匀;体积大,安装施工困难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照分布均匀、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的促进植物生长的节能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节能灯,包括灯头和电子镇流器,还包括灯管,所述灯管为伞状螺旋式且其内壁上涂有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层。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为伞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为:灯管的伞形螺旋式构造避免了灯管上部的暗光区,提高了灯管的照明质量以及光线的均匀度,扩大了照明范围,提高了灯管的照明效率,使得灯下更多的植物可以接收到强度更大、照射更加均匀的光照;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控制灯管的光照强度及长度,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化,缩短植物生长周期,提高果实产量,减少病虫害,增加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灯管的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安装方便,便于大规模安装实施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灯头,2、灯管,3、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1可知:促进植物生长的节能灯,包括灯头1和电子镇流器,还包括灯管2,所述灯管2为伞状螺旋式且其内壁上涂有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层。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还包括灯罩3,所述灯罩3为伞状且为防水式。所述灯罩3内壁还可涂覆反光效果好的反光层。
所述灯管2内壁上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层在电子的轰击下发光,其光色为粉红色,并且由于稀土元素的特殊物理原因,使其发光效率显著提高。实际应用中,根据灯下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谱波长,选择配比不同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在灯管2的内壁涂覆上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层,使得灯管2可以发出具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谱能量分布的灯光,延长植物的光合作用,缩短成长周期,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所述灯管2的伞形构造,可以大大减少对面灯管对灯管2内侧光线的遮挡作用,令灯管2所产生的灯光得以充分释放,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灯管2的发光效率,节省了大量电能。
所述灯罩3可将灯管2的灯光有效的进行反射,避免了灯光向上照射造成的浪费,提高了灯管2的照明效率,增强了灯光的照射强度。所述灯罩3还可以防止灯管2的灯头1接触水流,保证灯管2正常照明,延长使用寿命。
当灯管2的耗电量约为30W时,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照射半径2.5米,最佳安装高度为2.5-3米,安装时可使用防水灯口。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则为:阴天多照,晴天少照;冬季多照,夏季少照;苗期多照,花期少照,结果期多照。根据植物对不同光照的需求酌情照射,尽力接近其光饱和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控制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化,缩短生长周期,提高果实产量,减少病虫害,增加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龙,未经刘景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