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脱扣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518.9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时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磁 机构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壳断路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脱扣支架。
背景技术
断路器作为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动机保护回路中的过载、短路、欠电压保护电器,是应用极广的产品。断路器的结构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装置、操作机构、脱扣装置、塑料外壳及可选附件组成。触头系统包括接在线路内成对设置的动静触头,当断路器所在线路发生过载、短路、欠电压等故障时,在规定时间内打开动静触头,切断线路,保护线路和电源设备不受损坏;灭弧装置用于熄灭动静触头打开时产生的电弧;脱扣装置包括热脱扣装置、电磁脱扣机构、欠压脱扣机构;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流过脱扣装置,磁脱扣机构动作,使操作机构脱扣,断路器跳闸,实现对断路器所在线路及负载的保护。
磁脱扣机构包括衔铁、磁轭、弹簧、支架,现有的衔铁通常将两侧部折弯,在两折弯部对称地开设通孔,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制动杆,支架两侧部对称开设通孔,支架两侧部同时将衔铁两折弯部包络,且衔铁两折弯部上的通孔均与支架两侧部上的通孔对应,便于支承轴分别通过支架两侧部上开设的通孔及衔铁折弯部上开设的通孔从而将衔铁与支架相容配,使得衔铁可绕支承轴旋转地支承在支架上。该结构的电磁脱扣机构中,衔铁两侧部需折弯,其上还需开设通孔,不便于衔铁的工艺加工;由于支架两侧部上的通孔要与衔铁两折弯部上的通孔对应以容纳支承轴穿过,不利于节约零件,两者的装配繁琐、费时,同时该结构要求整个电磁脱扣机构在装入基座前就要完成衔铁与支架的装配,否则会对其他器件如双金属元件、操作机构等的安装带来阻碍;线路发生短路时,衔铁转动,其制动杆击动操作机构中的牵引杆,衔铁位置要与牵引杆相对应,即,规定了电磁脱扣机构在整个断路器中的位置,故,衔铁的位置、形状、尺寸会对断路器其他部件的形状、尺寸及安装方式产生影响,由此,必将影响到整个断路器的体积,难于实现断路器内部元件的紧凑化装配及断路器本身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紧凑、脱扣动作较为可靠的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脱扣支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脱扣支架,包括固定板、从固定板两侧端折弯形成的两个侧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两个限位孔;所述各侧板顶部设有一个枢转凹槽;所述各侧板中部还设有一个限位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槽的顶部设有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在各侧板中部设置一个限位槽,从而使得所述限位凸台随着衔铁的往复转动在所述限位槽中做往复移动,这种结构能够较好地限制脱扣时衔铁的转动位置,避免因电磁力过大、衔铁动作较大使得衔铁及脱扣支架受损,从而具有较为可靠的脱扣动作,并有效保证使用寿命。另外,该种结构由于将衔铁基本限位在脱扣支架两侧板之间,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所以还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利于塑壳断路器的小型化。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位槽的顶部设有用于衔铁上限位凸台沿从上向下方向插入的缺口;该种结构使得衔铁可沿从上向下方向直接把自身两侧端的限位凸台插入侧板的限位槽中,同时也把自身两侧端的枢转凸台置入侧板的枢转凹槽中,组装操作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种应用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磁脱扣机构的一种正视图。
附图标记为:脱扣支架2,固定板21,限位孔211,侧板22,枢转凹槽221,限位槽222,边壁223,缺口224,衔铁3,脱扣顶杆31,限位杆32,透孔321,枢转凸台33,限位凸台34,复位弹簧4,热脱扣板5,螺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一种应用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磁脱扣机构的一种正视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脱扣支架,包括固定板21、从固定板21两侧端折弯形成的两个侧板22;所述固定板21上设有两个限位孔211;所述各侧板22顶部设有一个枢转凹槽221;所述各侧板22中部还设有一个限位槽222。所述限位槽222的顶部设有缺口2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科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轻体复合拼装墙板
- 下一篇:一种双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