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距反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606.9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郑锐聪;胡虎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3/06 | 分类号: | B63H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距 反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行业,尤其涉及一种螺距反馈器。
背景技术
可调距侧向推进装置一般由推进器组件、电机启动柜、液压系统、电控系统以及反馈系统等五大部件或系统组成。螺距反馈器是反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固定在推进器附近的船体某适宜部位,并在侧推舱、驾控室设有仪器仪表,船舶驾控人员或维修人员用于实时监控螺旋桨推力方向和螺距大小,有利于驾控人员操纵侧推,同时是电机及液压系统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各种反馈器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含有传感器组件、指示块、传动件、固定件和弹簧等,形成一个连续的往复来回运动系统。现有的螺距反馈器存在的技术缺陷: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螺距反馈器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可靠性较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占用空间、可靠性良好的螺距反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距反馈器,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和磁性位移传感器,所述下套管的下端设有供侧向推进器的导向杆伸入的通孔,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与上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弹簧安装座,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弹簧的上端顶在所述弹簧安装座的下端,所述弹簧的下端顶在所述下套管的内腔底部,所述弹簧安装座可滑动地套装在上套管的内壁,所述磁性位移传感器包括磁铁和用以感应磁铁位置的滑杆,所述磁铁与所述弹簧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磁铁和连接杆的上部均开有空腔,所述磁铁和连接杆的上部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滑杆上。
进一步,所述磁铁上部固定安装指示块,所述指示块外侧的上套管设有刻度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减少占用空间、可靠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螺距反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一种螺距反馈器,包括上套管1、下套管2和磁性位移传感器,所述下套管2的下端设有供侧向推进器的导向杆3伸入的通孔,所述下套管2的上端与上套管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的上端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上端设有弹簧安装座,弹簧5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弹簧5的上端顶在所述弹簧安装座的下端,所述弹簧5的下端顶在所述下套管2的内腔底部,所述弹簧安装座可滑动地套装在上套管1的内壁,所述磁性位移传感器包括磁铁6和用以感应磁铁位置的滑杆,所述磁铁6与所述弹簧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磁铁6和连接杆4的上部均开有空腔,所述磁铁6和连接杆的上部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滑杆上。
所述磁铁6上部固定安装指示块7,所述指示块7外侧的上套管设有刻度窗。
所述磁性位移传感器可将信号传递到驾控舱,驾驶人员能够在驾控舱内实时读取螺距信息;在检修时,检修工人可以通过刻度窗读取当前的螺距信息。
本实施例中,螺距反馈器采用磁性位移传感器和压缩弹簧组合型式。通过液压机组的调节,当螺旋桨由零螺距变成满(正车)螺距时,指示块由零刻度往下运动,达到下满刻度为止;当由满(正车)螺距调到满(倒车)螺距时,由于弹簧的作用,指示块又由下满刻度往上运动,达到上满(刻度)为止。
本装置在满足螺距反馈要求的前提下,有以下几大优点:结构简单。整个装置仅由传感器(含磁块)、指示块、弹簧、连接杆、上套管、下套管、螺栓等共八种零件组成,安装方便;
占用空间小。整个装置可以限制在370mm的高度范围内,而这个高度小于圆筒体与电机之间473mm距离,即本装置无需另外在侧推舱里占用其他空间,只需安装在侧推的圆筒体上即可。
服务成本低,该装置可以同侧推一同在工厂装配调试,无需再指导船厂工人或派人去船厂现场安装。适用范围广,本装置中所采用的磁性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振动、低温、噪音等恶劣环境,故该装置完全能满足拖船、工程船、油船、科学考察船等绝大多数种类船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力士船用推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