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89888.2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华;裴恩广;刘新宇;董智峰;张新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B65G53/36;B65G5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省煤器 输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具体的说是一种锅炉底渣采用干式排渣方案的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锅炉本体包括炉膛、省煤器等,炉膛内的煤燃烧后的底渣被输送到紧邻锅炉本体的干渣仓,煤燃烧后的带有烟气的飞灰进入锅炉本体的烟道,烟道中设置有省煤器,省煤器是由水平布置的并联蛇形管组成,省煤器能降低尾部烟道的飞灰温度,为锅炉提供过热水。经过省煤器降温后的飞灰落入省煤器灰斗中,由于锅炉省煤器的飞灰具有温度高、粒度大、逸气性强、灰比重较大、易沉积、难以输送的特点,设计时,一般采用气力输送机构将飞灰运输到灰库,包括依次设置的省煤器灰斗、进料阀、仓泵、灰库,省煤器灰斗与仓泵的进料端通过进料管道连接,进料管道上设置进料阀,仓泵连接有输送动力源,仓泵的出料端通过输料管道连接到灰库,输料管道中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进料阀及输送动力源均与输送机构的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输送动力源为空气压缩机等。省煤器灰斗中连续储灰,控制装置根据经验计算得出的时间评估省煤器灰斗中的飞灰量,当需要输送飞灰时,控制装置打开进料阀,飞灰通过进料管道落入仓泵,经过一定时间后,控制装置关闭进料阀,开启输送动力源启动仓泵运输飞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输料管道中压力的异常波动,当发现异常时发出警报,控制装置将关闭进料阀,启动仓泵防止堵管事态扩大,经过短暂吹空后,系统可恢复正常运行。但是由于本输送机构中,省煤器与灰库有近千米的距离,输料管道的投资较大,因为输送距离较长,有时还需要设置多个输送泵工作,增大了耗气量,也增大了检修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输送距离短的锅炉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锅炉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省煤器灰斗、进料阀、仓泵,省煤器灰斗与仓泵的进料端通过进料管道连接,仓泵的出料端连接输料管道,输料管道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仓泵连接有输送动力源,输送动力源、进料阀及压力检测装置均与输送机构的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输料管道连通到锅炉本体一侧的干渣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料管道从仓泵到干渣仓倾斜向下布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易于操作,通过在省煤器灰斗下方设置由控制装置控制定时开启进料阀,由仓泵将省煤器飞灰运送到干渣仓,省煤器飞灰的颗粒大,特性与渣相近,落入干渣仓的省煤器飞灰可以与渣一起进行综合利用。相比传统的运输到距离近千米的灰库,干渣仓位于锅炉的除渣侧,输送距离仅为几十米,输送距离减小,输送动力源可通过输料管道接至省煤器的用气点,大大减小了能源的消耗,具有耗气量小、压力损失小、能耗低、输送效率高的优点,并节省了输料管道的材料量,降低了造价,也因为距离的缩短,减少了检修的工作量。考虑到省煤器飞灰的磨损特性,输料管道全部采用耐磨材料。输料管道从输送侧到干渣仓采用倾斜向下的布置,有利于省煤器飞灰的流动,不易堵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省煤器灰斗,2、进料阀,3、仓泵,4、输送动力源,5、输料管道,6、干渣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的锅炉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省煤器灰斗1、进料阀2、仓泵3、沿锅炉中心布置的干渣仓6。省煤器灰斗1与仓泵3的进料端通过进料管道连接,仓泵3的出料端通过输料管道5连接到干渣仓6,输料管道从仓泵3到干渣仓6倾斜向下布置。进料管道上设置进料阀2,输料管道5上设置压力检测装置,仓泵3连接有输送动力源4,输送动力源4、进料阀2及压力检测装置均与输送机构的控制装置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并列的省煤器灰斗下方均设置省煤器飞灰输送机构,最终的输送目的地为干渣仓,所述输送动力源为空气压缩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9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