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地球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0140.4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5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石宸嘉;尹绪鑫;石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宸嘉;尹绪鑫;石常军 |
主分类号: | G09B27/08 | 分类号: | G09B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地球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地球仪,属于文教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地球仪是显示地球地理状况、各国及地区的分布位置的工具。现有的地球仪只是简单的球体,在球体上绘制有世界地图,功能比较单一,只能提供简单的地理位图展示作用,表现出地球自转的情况,不能演示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所产生的“不同季节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区时变化、国际日期变更”等地理现象,而这一部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参照传统的地球仪进行教学讲解,缺乏直观形象的演示作用,往往只有依赖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理解,这样使得这部分地理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地球仪,由于在该地球仪上设置了一个可滑动的深色透明半球状罩体,其罩住的地球仪部分即可视为夜半球,这样可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地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有助于晨昏线的判读;由于在半球状罩体上标注了夜半球的时间,使得地理时间概念在该地球仪上实现了具体化和直观化,有助于识别全球各地地方时及国际日期变更这一现象;该地球仪可演示出四季交替过程中二分二至时地球上各半球昼夜长短及变化、太阳高度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情况;该地球仪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携带方便、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科研领域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新型多功能地球仪,它包括有底座、支撑杆、轴、球体、支撑架、半球状罩体部分,其特征是:在底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滑槽,支撑架两端部设置有轴,球体通过轴固定在支撑架上,球体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半球状罩体,半球状罩体的外侧中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滑槽相嵌合,在半球状罩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切口,半球状罩体上标识有地方时划分线。
所述的半球状罩体通过13条划分线划分为12等分,半球状罩体中部的划分线标注为地方时0/24时线,地方时0/24时线自左向右(自西向东)依次标注为地方时1时线、地方时2时线、地方时3时线、地方时4时线、地方时5时线、地方时6时线,地方时0/24时线自右向左(自东向西)依次标注为地方时23时线、地方时22时线、地方时21时线、地方时20时线、地方时19时线、地方时18时线。
所述的半球状罩体采用深色透明材质制成。
所述的半球状罩体上、下两端的切口的弧长分别等于球体北极点至北极圈的弧长、南极点至南极圈的弧长。
所述的球体内部可设置一个照明灯,用于增强演示效果。
使用方法:
地球仪的球体被半球状罩体罩住的半球代表黑夜,球体位于半球状罩体外的半球代表白天,半球状罩体的边界线为晨昏圈,6时线为晨线,18时线为昏线,这样即可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地球昼夜现象;球体在半球状罩体内自由转动,即可形象地演示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判断世界各地的地方时时,只要根据对应的球体上的经度,读出对应半球状罩体上的时间即可。
当需要演示地球上国际日期变更这一现象时,可读出半球状罩体的0/24时线对应的球体上的经度,以半球状罩体的0/24时线为界,向东(右)至球体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为新的一天,即今天;此经线向西(左)至球体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为旧的一天,即昨天,以此可计算出地球上新、旧两天日期的比例,从而解决了识别国际日期变更这一难题。
当球体的凸块位于滑槽的中部时,半球状罩体上的晨昏圈与球体的经线圈重合(如图1所示),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即可演示出二分日地球上各半球昼夜长短及变化、太阳高度及太阳直射点位置。
当半球状罩体通过凸块沿滑槽向上滑动,半球状罩体覆盖球体北极圈以北,北极圈全部在背光半球(如图2所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北半球进入极夜,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这样即可演示冬至(12月22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及变化、太阳高度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情况。
当半球状罩体通过凸块沿滑槽向下滑动,半球状罩体覆盖球体南极圈以南,南极圈全部在背光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南半球进入极夜,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这样即可演示夏至(6月22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及变化、太阳高度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宸嘉;尹绪鑫;石常军,未经石宸嘉;尹绪鑫;石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0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内部结构保护垫片
- 下一篇:荧光增白涤纶短纤产品均一性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