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光纤驱动转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1009.X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4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荣;倪松;张宁;郁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2 | 分类号: | H02M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并网 逆变器 光纤 驱动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光纤驱动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作为其核心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也越来越高,电磁干扰也相应的增强。因此,必须提高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随着光伏逆变器功率的增长,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驱动从直接驱动、光耦隔离向变压器隔离转移,而且出现了成熟的驱动核,它一般集成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门极驱动、状态检测、故障保护、电气隔离等功能,这时控制核和驱动核的连接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高性能的转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抗干扰的用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光纤驱动转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核、调理电路1、调理电路2、光纤收发器FIBER1和光纤收发器FIBER2,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驱动调理单元与近控制端光纤收发器集成,控制核、调理电路1和光纤收发器FIBER1焊接在控制单元上,驱动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元、调理单元和近功率端光纤收发器集成,调理电路2、光纤收发器FIBER2焊接在转接板上,驱动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元采用扁平线缆与转接板连接,光纤收发器FIBER1与光纤收发器FIBER2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TOP-A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TOP-A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BOT-A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BOT-A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出端ERR-A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A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入端ERR-A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TOP-B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TOP-B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BOT-B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BOT-B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出端ERR-B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B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入端ERR-B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TOP-C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TOP-C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入端BOT-C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下臂的驱动信号的输出端BOT-C采用光纤连接。
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1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出端ERR-C与所述的光纤收发器FIBER2的三相全桥C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状态信号的输入端ERR-C采用光纤连接。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光纤传输,使驱动转接器得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距离更远、安装更方便,从而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实现控制信号和状态反馈信号的可靠传输,控制信号和监控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增强了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控制反馈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洁牙骨改良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样品针快速清洗的自动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