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管包管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1122.8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1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师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师贤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包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金属管包管机,尤指一种对金属管管体端头进行包管用的加工轮,该加工轮具有一呈外突弧状的辊压部,相对使其内凹的颈部在进行包管时可避开触及金属管的管端开口,使包管部位不致薄弱,以提升包管成品良率的金属管包管机。
【背景技术】
金属管管体切割出适当长度后,因为两端端部皆呈开口状,故应用在制成桌椅家具、婴儿车或学步车上时,均需在端部套置塑料套以将开口封闭,以增进美观性及安全性(避免割伤),但塑料套在使用上却常有容易脱落、裂损等现象。因此另有业者尝试以直接冲压的方式令管体端部向内变形作些微内包,然直接冲压的方式却只能在端部形成一环盾壁及一个尚可令手指伸入的圆孔,故亦无法完全解决美观性及安全性(容易割伤)的问题。后来则有中国台湾地区第63928号实用新型专利问世,该案的技术主要是令高速旋转的管体开口端部先抵于加工轮(如图1所示)的外壁,再令加工轮移动上升以其圆弧状的辊压部对金属管端部壁体作辊压,迫使管端开口被轧平形成包满状态,但在该案中,金属管端部完成包管封口后皆呈现较为呆板的平直状,实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后来则更有中国第ZL00236038.1号实用新型专利问世,该案是实行使加工轮(如图2所示)转动九十度的运动方式,使其辊压部对金属管的管端开口进行辊压,使之形成圆弧状的包管端头,且其圆弧状大小可经调整而有变化,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习知加工轮(如图1、2所示)在其辊压部以下的侧面部位皆为平直壁面,因此当加工轮对金属管进行包管动作时,加工轮平直的侧面部位会先触及金属管的管端开口,造成包管部位相对薄弱,包管成品不良率相对较高的缺失,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当加工轮进行包管动作时,加工轮的侧面部位可避开触及金属管的管端开口,使包管部位不致薄弱,以提升包管成品良率的金属管包管机。
一种金属管包管机,其机台一侧内部设有受马达带动而可高速旋转的夹具,机台另侧面对夹具出口处则设置加工座;加工座上枢设一外缘对准并邻接夹具出口外缘的加工轮,该加工轮侧边设有一正对夹具出口的定位启动杆,定位启动杆后端设置一启动开关,加工座底部凸伸一穿入机台内部的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固设一摆动块,且支撑杆与摆动块两者以支撑杆为中心同步旋动;机台内部设置一于侧前方设有切换开关的油压缸,油压缸的缸轴前端固设一推抵块,该推抵块并枢设于摆动块底部而位于支撑杆一侧;由上述设置,当金属管穿过夹具并压抵定位启动杆时,定位启动杆后退压及启动开关并启动,使夹具夹固金属管并开始高速旋转,且机台内部油压缸的缸轴伸出令推抵块推动摆动块摆动,并带动支撑杆及其上方的加工座同步转动,令加工轮压抵高速旋转的金属管管体端部逐渐收合,并随加工轮的偏转而形成圆弧端头,且在缸轴前进至推抵块触及切换开关后,使夹具停止旋转且油压缸的缸轴带动支撑杆及加工座归位;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轮具有一呈外突弧状的辊压部及相对内凹的颈部,该辊压部外缘是对准并邻接夹具出口外缘。
其中,该加工轮的辊压部呈外突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种当加工轮进行包管动作时,加工轮的侧面部位可避开触及金属管的管端开口,使包管部位不致薄弱,以提升包管成品良率的金属管包管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习知例加工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二种习知例加工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面方向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轮部份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压缸部份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轮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压缸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轮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压缸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工轮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压缸部份加工过程示意图(三)
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加工轮的立体图
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加工轮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0---金属管包管机 101---机台 102---控制箱
103---马达 104---夹具 1、15---加工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师贤,未经沈师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极
- 下一篇:压料体盖板立柱加强板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