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的机身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2003.4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山;翟明敏;于薇薇;王润孝;秦现生;谭小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机身 | ||
1.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包括前机身、后机身和连接脊椎,其特征在于,前机身包括箱体(5)、两个前机身减振器(4)、前腿连接块(2)、上摆臂(3)和下摆臂(1);后机身包括三角架(11)、后机身减振器(12)和后腿连接块(13);连接脊椎包括第一脊椎连杆(6)、2n+2个扭簧(8)、n个脊椎连杆(9)、末端脊椎连杆(10)和n+1个过渡件(14),并由第一脊椎连杆(6)、多节脊椎连杆(9)和末端脊椎连杆(10)依次铰接而成;前机身的两个前腿连接块(2)位于箱体(5)的两侧,并通过两对上摆臂(3)和两对下摆臂(1)与箱体(5)连接;两个前机身减振器(4)分别位于箱体(5)的两侧,并且该前机身减振器(4)的两端分别与箱体(5)和前腿连接块(2)连接;第一连接脊椎6固定安装在箱体(5)与后机身相对的表面中心处;后机身的三角架(11)顶角的连接头与末端脊椎连杆(10)铰接,三角架(11)底边的两端分别与机器人的两个后腿连接块(13)固连;后机身减震器(12)的一端与末端脊椎连杆(10)一端的后机身减震器(12)安装孔铰接,后机身减震器(12)的另一端与三角架(11)底边中心处的双耳片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对上摆臂(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箱体(5)两端端面上部,两对上摆臂(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腿连接块(2)内侧表面的上部;两对下摆臂(1)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箱体(5)两端端面下部,两对下摆臂(1)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腿连接块(2)内侧表面的下部;两个前机身减振器(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箱体(5)上的各对上摆臂(3)之间,两个前机身减振器(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前腿连接块(2)内侧表面上的各对下摆臂(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脊椎连杆(9)有n个,并且所述的n为自然数;脊椎连杆(9)内孔的孔径大于过渡件(14)的外径;扭簧(8)有2n+2个;过渡件(14)有n+1个,该过渡件(14)的内径大于扭簧(8)的长度;
第一脊椎连杆(6)的内孔的孔径大于过渡件(14)的外径;第一脊椎连杆(6)一端的壳体上有一对过渡件(14)的安装孔;末端脊椎连杆(10)的内孔的孔径大于过渡件(14)的外径;末端脊椎连杆(10)一端的壳体上有一对过渡件(14)的安装孔,末端脊椎连杆(10)靠近过渡件(14)的安装孔的表面上有三角架(11)的连接孔,并且过渡件(14)的安装孔和三角架(11)的安装孔垂直;末端脊椎连杆(10)的另一端的表面有后机身减震器(12)的连接孔,并且后机身减震器(12) 的连接孔与三角架(11)的安装孔处于同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机身三角架(11)的顶角的连接头内孔与末端脊椎连杆(10)上的三角架(11)的安装孔铰接;三角架(11)顶角的连接头面向箱体(5)的方向设有限位板(16);将后机身减震器(12)的一端装入末端脊椎连杆(10)上的后机身减震器(12)连接孔内;将后机身减震器(12)的另一端与三角架(11)底边的中心处的双耳片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摆臂(3)和下摆臂(1)的结构形状相同,均由一根斜杆和位于该斜杆两端的连接头组成;所述的连接头外圆表面均加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并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的夹角形成了限位夹角,并且同一个上摆臂(3)或下摆臂(1)两端的夹角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摆臂(3)、下摆臂(1)、箱体(5)的一个侧边和前腿连接块(2)的一个侧边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机器人的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椎连杆(9)两端的壳体上分别有两个弧形凹槽,两个弧形凹槽均自脊椎连杆(9)两端壳体的端面沿脊椎连杆(9)壳体延伸,并对称的分布在脊椎连杆(9)的圆周上;脊椎连杆(9)两端的两个弧形凹槽分布在不同的脊椎连杆(9)的圆周上,并且相互垂直;两个弧形凹槽之间的脊椎连杆(9)壳体上分别有通孔,形成了一对同心的过渡件(14)安装孔,并且脊椎连杆(9)两端的过渡件(14)的安装孔亦分布在不同的脊椎连杆(9)的圆周上,并且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0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内容器
- 下一篇:拖拉机液压动力转向油泵的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