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2138.0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透水 自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多连杆机构运动原理、自动控制及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矿难在我国时有发生,其中许多矿难,如果能及时被发现并报警是完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如井下透水事故。
根据井下透水时现场实际状况,需要解决以下技术:
1)能及时准确地自动报警;
2)利于井下作业工人方便快捷地取用救生设备;
3)能维持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4)提供给求救人员逃离现场时有足够的氧气等生存资源。
而目前针对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救生设备主要是大型救生舱,但该设备存在投资大,移动、安装不方便等缺点,一般煤矿难以承受,本设备是在现代设计技术理论指导下,采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运动原理,利用水的浮力作为动力,并结合接触式报警电路控制系统及二氧化碳净化技术,最后利用计算机对所设计的设备进行仿真而完成的,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简单、不受环境限制、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前煤矿透水设备缺点存在投资大,移动、安装不方便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满足当煤矿透水时井下作业工人能及时方便自救功能外,还能提供一种自动报警功能、方便其他井下作业人员快速逃离现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煤矿透水自救器,它包括自动展开机构、手动开启机构、自动报警系统、自动伸出机构以及氧气供应系统,机构主要由多连杆机构联接,结构紧凑,安装、移动方便。所 述自动展开机构包括与驱动顶杆19连接的浮块15、驱动顶杆19与杠杆17,通过活动铰链连接,杠杆17与拨动杆6连接,构成所述自动开启机构。驱动顶杆19与竖立连杆连接,竖立连杆2与横拉杆16通过活动铰链连接,横拉杆16通过钢链21与手动开关1连接,构成所述手动开启机构。所述自动报警系统由微动开关9和声光报警器10及其电源部分组成,同时在箱体上装上一个拨动挡片4使微动开关9处于常开开关位置,当箱门因水或者人为的打开时,常开开关闭合,由3V电池供电的声光报警器通电启动报警,报警器10发出报警声与灯光。所述自动伸出机构支撑座12固定在箱体底面上,等长平行支撑杆13、14通过铰连联接与支撑座和伸缩平台7相连,同时在支撑座上装有销钉以限定伸缩盒的起始位置与拉出时的终点位置,圆弧连杆8上开有导向槽,一端与伸缩盒活动铰接,一端与箱门11铰接,当箱门打开和关闭时,通过圆弧连杆带动自动拉出和推回伸缩平台,伸缩平台上放有救生挎包,内置有专用氧气供应设备、水、防护眼镜、矿灯、食品等生存物资,为避难人员提供逃生的条件。所述氧气供应系统由有供储氧作用的氧气瓶、有控制瓶内氧气压力作用的安全阀、二气化碳净化罐和缓冲气囊四大部分组成,系统采用不锈钢高压氧气瓶29保存氧气30,瓶的顶部装有压力表28,瓶内可充入压力达30MPa的氧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自救器的便携式结构设计:整套设备采用多连杆机构,结构紧凑,解决同类产品体积过大,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使设备的安装和移动都较为方便。
2)自动报警系统:通过EVA材料浮块的上顶部分驱动箱体内多连杆机构从而控制门锁打开箱门并实现报警,通过箱门的开启来控制救生器报警装置的开启,使报警机构能及时报警、且由于系统完全采用机械结构式样,性能可靠。
3)自动伸出机构:在箱体门打开时通过连杆机构,把装载有救生包的盒子 自动推至箱外,方便拿取救生设备。
4)设计自动和手动两种开启方式:通过设计自动和手动两种开启箱体方式来确保受难矿工在不同环境下能顺利拿取救生设备进行自救和互救。
5)设计结构紧凑、简单、实用的氧气供应系统,系统由有供储氧作用的氧气瓶、有控制瓶内氧气压力作用的安全阀、二气化碳净化罐和缓冲气囊四大部分组成,并通过箱体固成一体,结构紧凑,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的自动展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的手动展开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的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的自动伸出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煤矿透水自救器的氧气呼吸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