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写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626.1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雄;金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三重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手写板,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笔握的手写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现有的手写板都会包含一板体,该板体的一端具有一凹壁,该凹壁界定一可容纳一支笔的长条弧状凹槽。当未使用该手写板时,使用者施力将该笔推入该凹槽内,且借由该凹壁夹设并固定该笔(笔握功能)。当欲使用该手写板时,使用者施力于该笔使其脱离该凹壁的夹设,以便取用该笔。
然而这样的设计通常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使用者必须用力才能使该笔脱离该凹壁的夹持,因此造成了取用笔的不便性。另一方面,经过频繁的使用后,该凹壁夹设的效果有可能越来越差,导致使用者无法继续借由该凹壁夹设该笔,使得该手写板失去笔握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写板,设计简单、成本低、易于取放操作,且可以维持笔握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写板,包含一板体,及一固定组件;
该板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与一凹壁的侧端;
该固定组件包括一自该板体的该侧端向外并呈弧状延伸的延伸片体,该延伸片体具有一可脱离地与该第一卡掣部啮合的第二卡掣部,当该第二卡掣部与该第一卡掣部啮合时,该延伸片体与该凹壁共同形成一界定一夹笔空间的围绕壁。
该板体还包括一上半板体,及一与该上半板体嵌合的下半板体,该上半板体与该下半板体共同界定一位于该侧端的第一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界定一壁孔,该延伸片体还具有一突伸入该壁孔并与该第一枢接部枢接的第二枢接部,该第二卡掣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分别位于该延伸片体的两端。
该第一卡掣部与该凹壁形成于该板体的该上半板体。
该延伸片体还具有一操作部,该操作部的一表面形成数条凸柱,该第二卡掣部自该操作部的一端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手写板,使用者只需对其延伸片体稍微由上往下压施力使得该第二卡掣部不再与该第一卡掣部啮合并脱离于该第一卡掣部,就可轻松地取出置放在该夹笔空间的笔;相较于现有的手写板,本实用新型手写板的该围绕壁界定的该夹笔空间恰可容设该笔,而非紧密地夹设该笔,因此不会因为频繁使用而丧失笔握的功能。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手写板的固定组件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写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写板的侧视图;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写板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手写板,包含一板体1,及一固定组件2。
该板体1包括一上半板体14、一与该上半板体14嵌合的下半板体15,及一具有一第一卡掣部111与一凹壁112的侧端11。该上半板体14与该下半板体15共同界定一位于该侧端11的第一枢接部16。该第一枢接部16界定一壁孔16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掣部111与该凹壁112形成于该板体1的该上半板体14。
该固定组件2包括一自该板体1的该侧端11向外并呈弧状延伸的延伸片体21。该延伸片体21具有一可脱离地与该第一卡掣部111啮合的第二卡掣部211、一突伸入该壁孔161并与该第一枢接部16枢接的第二枢接部22,及一操作部23。借由该第二枢接部22相对于该第一枢接部16的枢转,该第二卡掣部211可邻近或远离于该第一卡掣部111。该第一枢接部16与该第二枢接部22枢接的方式为熟悉此领域者所能轻易理解,因此不再赘述。
该第二卡掣部211自该操作部23的一端延伸。该第二卡掣部211与该第二枢接部22分别位于该延伸片体21的两端。该操作部23的一表面形成数条凸柱231。当使用者操作该操作部23而接触该等凸柱231时,二者间会产生些许摩擦力以便于使用者借由该操作部23使该第二卡掣部211与该第一卡掣部111互相啮合或脱离。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枢接部16共界定两个壁孔161;该延伸片体21共具有两个第二枢接部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