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紧油缸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720.7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晓明;林杰;宗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紧油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特别是涉及一种张紧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各生产厂家使用的张紧油缸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油缸活塞腔进液,活塞杆腔与大气相通。这种形式的张紧油缸使用较多,其最大的缺点是由于油缸活塞杆腔与大气相通,活塞杆腔的缸体内壁就会生锈、腐蚀,造成张紧油缸使用寿命较短。另一种形式的张紧油缸是活塞腔和活塞杆腔都进液,活塞杆腔的进液口是在缸体(接近缸体口部的位置)外壁焊接通液接头,这样油缸占用的空间较大,给张紧油缸安装和维护造成困难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维护方便、快捷的张紧油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油缸,包括缸底、缸体、密封圈、油缸导向套和活塞杆,缸底上设有进油孔,在所述的活塞杆上设置有使油缸活塞腔与活塞杆腔相通的通油孔。
在所述的缸体上与所述的活塞杆镀铬面接触的位置的所述的密封圈为蕾形密封圈。
油缸导向套与所述的缸体融为一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张紧油缸,根据液压油缸差动原理,在活塞杆上设置通油孔,这样,从缸底上设有的进油孔流进的压力油经进油孔和通油孔进入油缸活塞杆腔,对活塞杆腔进行防锈和润滑。由于只有缸底上设有一个进油孔,缸体外形实际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既较大地延长了张紧油缸的使用寿命,又充分满足了诸如履带式行走机构对张紧油缸安装空间的特殊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张紧油缸在提供张紧力的同时,还对自身缸体内壁进行润滑和防锈。通过导向环、密封圈和防尘圈实现现有技术中油缸导向套的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油缸导向套与缸体融为一体,结构简单、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张紧油缸的主视图的剖面图。
图2是张紧油缸的俯视图。
图中:
1.缸底,2.挡圈,3.O形密封圈,4.活塞导向环,5.活塞杆,6.缸体,7.导向环,8.蕾形密封圈,9.防尘圈,10.螺钉,11.弹簧垫圈,12.进油孔,13.通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所保护的内容加以限制。
参见图1,缸底1、活塞杆5、缸体6组成张紧油缸的基本构架,缸底1与缸体6之间依靠挡圈2和O形密封圈3密封,在缸体6上与活塞杆5镀铬面接触的位置设有导向环7、蕾形密封圈8和防尘圈9,活塞杆5上设有活塞导向环4,缸底1上设有,在活塞杆5上设置有使油缸活塞腔与活塞杆腔相通的通油孔13。
在图1中,缸底1、活塞杆5、缸体6组成张紧油缸的基本构架,缸底1与缸体6之间依靠挡圈2和O形密封圈3密封,活塞杆5与缸体6之间依靠蕾形密封圈8密封。防尘圈9是防止灰尘、杂物进入缸体内。活塞导向环4和导向环7是防止活塞杆5和缸体6相互直接接触,保护缸体6内壁和活塞杆5镀铬面。
在图2中,通过螺钉10和弹簧垫圈11,将张紧油缸各零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高压油经缸体1的进油孔12、活塞杆5上的通油孔13进入张紧油缸活塞腔,推动活塞杆5向外伸出,并对活塞杆腔缸体内壁进行润滑保养,防止锈蚀,大大提高了履带式行走机构张紧油缸的使用寿命。而且,机械加工零件只有缸底、活塞杆和缸体,结构简单、紧凑。
当然,本发明提供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