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防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2728.3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1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绿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绿箇 |
主分类号: | F02F3/26 | 分类号: | F02F3/26;F02F1/24;F02B23/08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防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发动机活塞体及气缸盖的改进,属于一种发动机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燃烧室始终位于气缸壁与活塞头、气缸盖围成的空间,活塞在将气体压缩或者被膨胀的气体推动时均会在燃烧室内形成气压,由于活塞与气缸壁间总存在间隙,燃气难免会从这些间隙中泄漏出来,活塞与气缸的配合精度越低,泄漏就越大。同一台发动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磨损的加重,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也就会随之增大,泄漏也就更大。因此,发动机燃烧室燃气泄漏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被人们长期重视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因为现有的发动机的活塞头是一个平面,上方是气缸盖,周边是气缸壁,燃气泄漏的途径是沿着气缸壁,以直线方式泄漏。为了防止这种泄漏扩大,现有的防漏措施是在活塞体上开几道环槽,槽中置气环进行封堵。由于气环多为金属材料做成,并且与活塞一同往复运动,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与气缸壁的间隙也照样加大,泄漏依旧。究其原因,是燃气泄漏的路径设置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防漏装置,该装置能改变燃烧室燃气泄漏的方向和路径,从而防止或减少泄漏,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改善废气排放,节约燃油消耗,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发动机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活塞头上增加的活塞凹筒和气缸盖的凸头组成,气缸盖凸头上有气门及火花塞,气缸盖凸头伸入活塞凹筒,围成燃烧室。
活塞凹筒的口面是一个凹筒斜口。
活塞体上防漏气环仍然存在。
活塞凹筒的直径和深度,以及气缸盖凸头的长度由发动机的设计功率和热膨胀和加工精度决定。
气缸盖凸头的直径与活塞凹筒的内直径由受热时的热膨胀量和加工精度决定。
活塞凹筒的筒壁厚度由运动所需的强度决定。
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理念,创造性地将燃烧室设置在活塞凹筒内,让气缸盖将燃气引入凹筒内燃烧,避免燃气与气缸壁直接接触,同时也将燃气泄漏的路径从原来直线方向改成了两道折线的方向,防止了燃气在活塞、气缸壁上形成积炭,减轻了燃气对气缸壁的损伤。
由于是折线方向的泄漏,燃气泄漏的阻力增加了若干倍,较之传统发动机,泄漏量减少是必然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在减少或阻止气体泄漏的同时又不影响燃烧气体的做功,也不增加压缩行程时的阻力。由于减少或阻止压缩气体、燃烧气体的泄漏,改善了燃烧状况,增加发动机的做功能力,对应的就降低了燃油消耗量;同时也改善了废气排放、减少润滑油消耗、减少润滑油因高温而产生的变质。延长发动机的修理间隔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正剖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体的主视图(正剖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缸盖的主视图(正剖面)。
图1-3中各零部件或部分的标号如下:
1-连杆衬套;2-活塞销;3-活塞销卡环;4-连杆;5-油环;6-气环;7-气门;8-气门导管;9-火花塞;10-气缸盖;11-活塞;12-气缸壁;13-活塞凹筒;14-凹筒斜口;15-气缸盖凸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活塞11的基本形状与现有的基本上同,只是上部分加长了一些,加长的部分挖出一个活塞凹筒13。气缸盖10从原来的平盖变了一个向下凸的盖子,即气缸盖凸头15。气缸盖凸头与活塞凹筒成为一个活塞式的配合结构。气缸盖凸头上保留原有的气门7、火花塞9等部分。只是位置较原来向下移了一些。活塞体上原有的零部件,以及与气缸壁的配合关系与现有的保持不变。
未提及零部件或部分及标号如上所述。
这样,当发动同工作时,活塞仍然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只是燃烧室改在了活塞凹筒内。活塞反插着气缸盖凸头上下运动,就伴随着发动机的几个冲程运动。气缸盖凸头始终在活塞凹筒的包套中,燃烧室中的燃气泄漏就只能经两个弯折再沿着气缸壁行走,增加了泄漏阻力。达到了一实用新型防止或减少燃气泄漏的目的。
实际制造时,按附图所示形状加工活塞、气缸盖,其具体尺寸由具体车型而定。与常规的发动机比较:连杆因为活塞形状改变,其长度也要改变,具体尺寸由活塞行程而定;气门因气缸盖增加了凸出部分而长度增长;气缸套因为连杆尺寸改变,如果影响到曲轴运动,其长度也要改变。活塞的直径、高度,气缸盖下凸高度受发动机设计功率和运动限制,具体机型具体决定。活塞上凸增加部分的壁厚由强度决定;活塞上凸最高处在上止点时与气缸盖的间隙由活塞受热时的膨胀量决定;活塞上凸部分内边缘与气缸盖下凸部分外边缘的间隙由活塞和气缸盖的热膨胀量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绿箇,未经张绿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2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车的水冷引擎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湿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