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3390.3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7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建仑 |
主分类号: | A47C1/024 | 分类号: | A47C1/024;A47C4/30;A47C7/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可折叠式椅子。
背景技术
坐姿在人类工作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人在处于坐的姿势时,身体重量集中于臀部,而臀大肌是人体最厚实的一块肌肉,因此除躺卧之外,坐姿是人类目前最省力的姿势。然而人们也注意到,由于坐姿时身体的重心随时需要腰椎来完成调节、修正,尤其是伏案工作、学习,久坐必然引起腰椎不适。
在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椅子,一般都只有坐、躺两种功能,通过可翻转的支撑臂来实现椅子的折叠和张开,以便实现坐或者躺靠的功能,因此传统结构的折叠椅,其功能上比较单一,使用范围小,因此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多功能椅,通过三块面积不大的软垫的不同角度组合,分别承受人体臀部、腰背部、肩部、头部、膝部的重量,实现坐、靠、躺、跪几种姿势的转换,达到防止身体疲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多功能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支架、座椅和活动支撑板,所述活动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座椅和交叉支架连接,所述座椅通过活动支撑板沿转轴绕交叉支架前后翻转。
所述交叉支架包括一交叉杆、若干轴杆、横杆以及一竖向支撑杆,所述交叉杆包括小杆和大杆,小杆和大杆的中部通过第一轴杆相连接并以第一轴杆为轴转动,下端部通过一对平行的横杆相连接,所述小杆和大杆的后臂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连接,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之间设置竖向支撑杆。
所述座椅包括软垫支撑条、第二软垫、五挡挡角度调节杆、背部支撑条和第三软垫,所述活动支撑板的头部通过转轴连接在软垫支撑条的一端,软垫支撑条的另一端通过五挡挡角度调节杆连接背部支撑条,软垫支撑条上部安装有第二软垫,背部支撑条上安装有第三软垫,所述活动支撑板的尾部通过转轴安装在大杆的后臂上方。
所述横杆的底部设有若干可锁多向滚轮。
所述小杆的前臂上部安装第一软垫。
所述竖向支撑杆包括前倾角度调节杆和正反牙调节蜗杆。
所述第二软垫的底部还设有高度调整拉带,该高度调整拉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软垫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竖向支撑杆的上端部的第三轴杆上。
所述第二软垫的底部还设有一垫块,所述高度调整拉带绕过垫块的底部后,分别固定在第二软垫底部和第三轴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结构做成的折叠椅,可以有以下几种功能状态:
1、将活动支撑板向前往第一软垫的方向转动(如图1),可以实现作为坐椅的功能,可根据需要,随人体重心自动调整前倾和后仰,不用任何附加动作,适合办公、学习。
2、将活动支撑板向后往贴紧交叉支架的上方后臂的方向转动(如图2),又可以实现跪靠休息的功能,使用时将身体重心前移使膝盖顶在第一软垫上,这样部分体重移至膝盖处,腰椎向后充分自然伸展,与坐姿交替使用可延缓疲劳周期。
3、将活动支撑板向后往贴紧交叉支架的上方后臂的方向转动后,再将第三软垫调节至水平位置(如图3),则可以实现仰靠或者侧躺的功能,仰靠时不是躺椅胜似躺椅,由于腰部适当有依靠而特别舒适,适合看书或养神;侧躺时由于臀部、腰、肩部、头部相应分担全身重量,易入睡,适合午休。
4、折叠收藏方便,当不需要使用时,将第三软垫向下翻折调节至于第二软垫相对,可以大大节省空间,便于收藏,且竖向支撑杆一端可拆卸,拆卸后及高度调整拉带完全放松后整体可以完全折叠至非常紧凑,普通轿车后备箱可容纳四件该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的第一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的第二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的第三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的前视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多功能椅的后视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建仑,未经史建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