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3426.8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战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战云山 |
主分类号: | E04H9/00 | 分类号: | E0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写字楼 专用 自然灾害 掩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然灾害掩蔽所,尤其涉及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
背景技术
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尤其是面对诸如地震、火灾、洪水或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往往造成很大的伤亡,这时如果有一种能够提供自救生存的掩蔽所,将大大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生存能力。在现代化都市中,尤其是城市的高层写字楼和住宅楼,更需要一种在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提供庇护的场所。现有技术中的庇护场所还存在种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使家庭与写字楼中的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得到庇护,提高生存能力,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
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其特征在于,该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包括平行于地面的顶部框架和四个与顶部框架垂直的侧面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和侧面框架都是角钢型材框架,所述顶部框架与每个侧面框架之间通过防锈螺丝紧固连接,在顶部框架的外面和四个侧面框架的外面均固定有墙体,一侧面墙体上开有救生门,与救生门相对的一侧面墙体上开有安全逃生窗并安装有应急照明灯、消防设施和通信装置,一侧墙体上还安放有防毒面具,一侧墙体附近还设置有软性材料做里衬的座椅,软性材料做里衬的座椅可以减低震动和冲撞带来的 冲击力,保证室内逃生者的安全。所述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存放生存自救物品的储物箱,所述储物箱固定在掩蔽所内的地板或侧面上。防毒面具放在墙上,标出显著的识别标识,一旦事态紧急,逃生者可以方便顺利地逃生。
进一步地,所述家庭及写字楼专用掩蔽所内部的天花板上安装有安全扶手,该安全扶手为一长条形,一端朝向安全逃生窗,另一端朝向救生门,所述掩蔽所内的一侧面墙体上安装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一端固定其所在侧面墙体和安全逃生窗所在墙体的接合处,另一端固定在其所在侧面墙体和救生门所在墙体的接合处。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框架外固定的外墙的四角上安装有能够进行360度转向的喷头,所述喷头与设置在掩蔽所内部的提供供水和压力的消防设施相连。只有采用能够进行360度旋转的喷头进行灭火,才能控制有效面积的火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家庭及写字楼专用自然灾害掩蔽所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掩蔽所的框架结构采用高强度角钢,按标准尺寸组合搭建而成,形成标准件,接缝处以防锈螺丝坚固,使整个框架便于组合搬运,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具备抗挤压、不变形的优势,能够为逃生者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掩蔽所开有救生门和逃生窗,当掩蔽所发生局部变形或入口被重物压堵封闭时,逃生者可以从逃生窗顺利转移,充分保障人身安全。
掩蔽所内部设置有应急照明灯和消防设施,能够为逃生者提供照明,还可以让逃生者利用消防设施扑灭掩蔽所周围的火势。掩蔽所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存放生存和自救物品的储物箱,这些储物箱里可以放置防毒面具、专用洗手盆、氧气袋、保暖衣被、消防铲、锤子、撬杆、绳索、 手电、报警器、手机、医药箱(内有常用药、纱带、胶布)、饮用水、营养饮料、各类纸巾等生存必需品,提高逃生者的生存能力并使逃生者能够及时与外界联络。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对讲机、收音机、紧急报警灯、报警鸣响器等,在楼房塌陷、掩蔽所被埋的时候及时收听外界的救援动态并与外界保持通信联络,并以鸣叫或闪光灯等形式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加快外界救援速度,保障人身安全,也可以利用消防铲、撬杆等工具自行施救脱险。
掩蔽所内设置有安全扶手和安全带,可以供掩蔽所内人员抓扶,例如在遭遇重大地震时,楼体或房屋会发生剧烈摇晃,掩蔽所内人员抓紧安全扶手或安全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住身体重心,避免跌倒、跌伤或撞伤。
掩蔽所顶部墙体的四角上设置有喷头,如果遭遇火灾无法从掩蔽体内脱身时,可开启喷头使其自动向周围360度喷水,喷头的出水面积为15-20平方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火势蔓延,为掩蔽体内人员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掉顶部墙体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战云山,未经战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重力传感器识别用户使用习惯的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大屏幕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