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反馈光控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3608.5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有兴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2009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光控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控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反馈光控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控开关在工作时,存在振钤现象,即会产生许多个尖峰脉冲,因此有时工作不正常,有时甚至不工作,所以其工作的可靠性差,在有的场合甚至会产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反馈光控开关,它能克服现有光控开关的振钤现象,即不会产生许多个尖峰脉冲,输出的高低电平光洁平坦,所以,其工作的性能可靠,不会产生安全事故。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反馈光控开关,它包括电源电路,电源指示电路,执行电路,或还包括控制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感光及光反馈电路。
上述的光反馈光控开关,其结构之一是感光及光反馈电路由第一电阻R、发光二极管D、第二电阻R、电压比较器IC、第三电阻R、感光三极管T或光敏三极管VT、第四电阻R、第五R组成,它们的联接关系:第二电阻电阻R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第一电阻R一端相联接,第二电阻R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IC的一脚相联接,电压比较器IC的另一脚与第三电阻R、感光三极管T或光敏三极管VT相联接,电压比较器IC的还有一脚与第四电阻R、第五R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因为在现有光控开关的感光电路上复合了光反馈电路,所以它能有效避免多个尖峰脉冲的产生,输出的高低电平光洁平坦,其工作的性能可靠,不会产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电源电路,2-电源指示电路,3-感光及光反馈电路,4-执行电路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5-电源电路,6-电源指示电路,7-感光及光反馈电路,8-执行电路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中,9-执行电路,10-电源电路,11-电源指示电路,12-感光及光反馈电路,13-控制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由图1所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它包括电源电路1,电源指示电路2,感光及光反馈电路3,执行电路4;电源电路1由三者并联的过压保护二级管D1、贮备电容C1、电源IC1(采用LM258集成块或LM358)组成;电源指示电路2由串联的电阻R1、发光二极管D4组成;感光及光反馈电路3由第一电阻R2、发光二极管D5、第二电阻R3、电压比较器IC1(可采用LM358双运放、电压比较器)、第三电阻R8、感光三极管T1、第四电阻R9、第五电阻R10组成,它们的联接关系:第二电阻R3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第一电阻R2一端相联接,第二电阻R3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IC1的脚1相联接,电压比较器IC1的脚2与第三电阻R8、感光三极管T1集电极相联接,电压比较器IC1的脚3与第四电阻R9、第五R10相联接;执行电路4由二极管D2、D3、三极管Q1、Q2、电阻R4、R5、R6、R7组成,它们的联接关系:电阻R6、二极管D2二者并联后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联接,电阻R7、二极管D3二者并联后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联接,电阻R4、R5串联后它们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Q2的基极相联接,端口④⑤为执行电路4输出端;执行电路4中的电阻R4、R5与感光及光反馈电路3中的电压比较器IC1的脚1相联接;电源电路1中的二级管D1、贮备电容C1,电源正极一端与IC18脚相连,电源负极与IC14脚相连同时与端口③相连接;电源指示电路2中的发光二极管D4一端与端口③相连接;感光及光反馈电路3中的发光二极管D5、感光三极管T1、第五电阻R10一端与端口③相连接,执行电路4中的电阻R7、二极管D3一端与端口③相连接;电源电路1中的过压保护即稳压二级管D1、贮备电容C1、电源IC1的一端,电源指示电路2中的电阻R1一端,感光及光反馈电路3中的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三电阻R8、第四电阻R9,执行电路中的R6、二极管D2一端与二级管D0负极和端口②相联接,二级管D0正极与接线端②联接,接线端①为电源+12~14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有兴,未经黄有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3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