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射型简易加压输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4282.8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萃;邵雪晴;叶志霞;严以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5 | 分类号: | A61M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简易 加压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对病人实施静脉输液时加快输液速度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过程中如发生失血、感染、过敏等原因病人发生休克时,常需要对病人进行快速的输液治疗,为达到快速输液目的需要增加输液通路或增加单路输液速度。由于需要快速输液治疗患者一般增加静脉通路都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选择增加单路输液速度,临床上通常能够做到增快输液速度的方法包括人工挤压输液容器进行加压、使用加压输液器挤压输液容器进行加压、使用电子装置对输液管道进行加压等方法。上述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输液容器、输液器滴斗或软管进行挤压,增加压力以达到增快液体输注速度。上述方法中,人工挤压经济但效率低,加压输液器加压时可能造成液体包装破损渗漏,而电子装置有比较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病人实施快速输液治疗时经济、简易的加压输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加压注射器和单向连接管组成。其中加压注射器结构与易用常规注射器类似,分为注射筒和注射杆两部分,其注射筒前端螺旋接口可与单相连接管加压段稳固相连,尾端有环状突起有利于握持,注射杆前端与注射筒内壁紧密贴合,前后移动注射杆可使注射筒内产生一定的压力,注射杆尾端为环状手柄,有利于握持。单向连接管为一个中空T形管道,分为入液段、出液段和加压段三部分,入液段开口为螺纹状,可与常规使用输液管路稳固连接,其中存在单向活瓣使液体只能通过入液段进入单相连接管,出液段开口为螺纹开口,可与常规置入患者血管内管路稳固连接,其中存在单向活瓣使液体只能通过出液段流出单相连接管,加压段开口为螺旋结构,可与加压注射器注射筒前端的螺旋接口稳固连接。
使用时,将单相连接管入液段开口于输液管路相连,出液段开口与患者血管内管路相连,加压段开口与注射筒前端相连。后拉注射杆使注射筒内产生负压,使液体通过入液段进入注射筒内,前推注射杆,注射筒内液体从出液段流入患者体内。使用完毕后将装置从管路中移除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省时节力,可有效的达到加压输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注射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相连接管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加压注射器1和单相连接管2组成。加压注射器1分为注射筒1.1和注射杆1.4两部分,注射筒1.1为前后开放的圆筒状,前端为螺旋接口1.2可与单相连接管2的加压段2.1相连,尾端外部有环状突起1.3有利于握持。注射杆1.4为杆状结构,其前端可与注射筒1.1内壁紧密贴合,又能使其在内壁内前后移动,从而使注射筒1.1内产生压力,后端为环状手柄有利于握持。单相连接管2为一个中空T形管道,分为加压段2.1、入液段2.2和出液段2.3三部分,加压段2.1开口为螺旋结构,可与加压注射器1的注射筒1.1前端的螺旋接口稳固连接,入液段2.2开口为螺纹状,可与常规使用输液管路稳固连接,其中存在单向活瓣2.4,其中弹簧2.4.1通过弹性力使前端的封堵片2.4.2紧贴较管道略窄的管口端2.4.3,使液体只能通过入液段2.2进入单相连接管2内,出液段2.3开口为螺纹开口,可与常规置入患者血管内管路稳固连接,其中存在单向活瓣2.5,单向活瓣2.5其中弹簧2.5.1通过弹性力使前端的封堵片2.5.2紧贴较管道略窄的管口端2.5.3,使液体只能通过出液段2.3流出单相连接管2。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4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