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孔加工钻铰刀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5111.7 | 申请日: | 2011-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民;徐晓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锐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刀,尤其是一种深孔加工钻铰刀,属于机械加工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孔加工,通常是对孔的长度与孔的直径比大于10的孔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的深孔加工刀具,刀杆往往受孔径的限制,直径小,长度大,造成刚性差,强度低,切削时易产生振动、波纹和锥度,从而影响深孔的直线度和表面粗糙度。而这些孔中的大多数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加之部分被加工材料自身即为难加工材料,因此为深孔加工带来极大困扰。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的深孔加工刀具以克服上述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深孔加工钻铰刀,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克服了上述不足,利于切入工件和防止偏心、切削力径向稳定优化,避免了在铰削加工中的震动,保证铰孔精度和光洁度。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深孔加工钻铰刀主要包括:刀柄和位于刀柄末端的刀刃,其中,所述刀刃包括有螺旋槽、刃带和钻尖,所述刃带位于所述螺旋槽的侧面顶端,所述钻尖位于所述刃带的末端;所述螺旋槽由主螺旋槽和副螺旋槽构成,所述主螺旋槽和副螺旋槽之间采用所述刃带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螺旋槽为副前角螺旋槽,其形成副刃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产品利于切入工件,防止偏心;副螺旋槽的参与切削,使切削力径向稳定优化,避免了在铰削加工中的震动,保证铰孔精度和光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深孔加工钻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1中的钻尖5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2、主螺旋槽;3、副螺旋槽;4、刃带;5、钻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深孔加工钻铰刀主要包括:刀柄和位于刀柄末端的刀刃,其中,刀刃包括有螺旋槽、刃带4和钻尖5,刃带4位于螺旋槽的侧面顶端,钻尖5位于刃带4的末端;其中螺旋槽由主螺旋槽2和副螺旋槽3构成,主螺旋槽2和副螺旋槽3之间采用刃带4过渡连接。
优选地,副螺旋槽3为副前角螺旋槽,其形成副刃带。
采用上述结构,形成如图3的特殊钻尖形状,更利于切入工件,防止偏心;而副螺旋槽的参与切削,使切削力径向稳定优化,避免了在铰削加工中的震动,保证铰孔精度和光洁度。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锐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锐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中的除尘设备
- 下一篇:LED显示屏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