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井均匀旋转解堵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5614.4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崔付义;吴建平;孙德旭;赵益忠;杨军;周灿;杜鹏;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14 | 分类号: | E21B43/11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10002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均匀 旋转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井下作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水平井均匀旋转解堵工具。
背景技术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开采原油流体的流动引起地层内粘土膨胀运移,造成油层渗流通道减小或孔隙堵塞,导致开采井产量下降,开发效果不好。目前使用的解堵工具由旋转喷头,阻尼器,扶正器,过滤器等构成,为开采井的解堵工作作出了贡献,但其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不能针对水平段进行均匀解堵,直接制约了水平井的高效开发;②只能单点解堵,因单点解堵而造成的解堵效果不均匀及单点解堵易造成挡砂层损害;③单点解堵不彻底,冲击力大,易损坏管柱;④ 水平井中滤砂管或者是主力产液管柱比较长,应用单点解堵效率低,同时入井液对地层浸泡时间比较长,易造成储层污染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井均匀旋转解堵工具,采用割缝内管、轴承和打孔外管的组合结构,既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采收率,又有效地克服或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平井均匀旋转解堵工具,包括上接头、连接体、打孔外管、轴承、割缝内管、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上部与上接头相连接,下部与打孔外管和下接头顺次相连接,打孔外管内顺次安装有轴承和内管。
其中,所述轴承安装于打孔外管与割缝内管之间。所述轴承安装于打孔外管与割缝内管之间的上下端部。所述割缝内管的割缝与轴线成10°~25°的角度。所述轴承的上端与连接体下端相支撑,下端与下接头上端相支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多个射流点进行解堵提高了对挡砂层解堵的均匀性,从而使地层流体可以更均匀的产出,达到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挡砂管寿命的作用;
2、具有旋转解堵的功能,采用不同方向的液力驱动内割缝管实现旋转,从而达到旋转解堵的目的;
3、可对防砂层进行不止一点的均匀解堵,解堵较彻底,速度快;
4、操作简便,对地面泵送设备要求不高,成本低;
5、延长油井生产周期,增加采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水平井均匀旋转解堵工具,包括上接头1、连接体2、打孔外管5、轴承3、割缝内管4、下接头6。连接体2上部与上接头1相连接,下部与打孔外管5和下接头顺6次相连接,打孔外管5内顺次安装有轴承3和割缝内管4。
轴承3安装于打孔外管5与割缝内管4之间。轴承3安装于打孔外管5与割缝内管4之间的上下端部。割缝内管4的割缝与轴线成10°~25°的角度,图中表示为20°。轴承3的上端与连接体2下端相支撑,下端与下接头6上端相支撑。
运行时,将地面泵入的液体通过油管泵送到割缝内管4中,而割缝内管4的割缝与轴线成20°的角度,因此就会产生一种使管柱旋转的力,因此割缝内管4在轴承3和水力的共同作用下围绕外保护套进行旋转运动,从而达到对滤砂管进行工作范围内的均匀解堵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凹印机生产线分切辊纸张压平装置
- 下一篇:车载天然气压缩机气举排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