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5738.2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卢亦焱;张学朋;李杉;龚田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构件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设计、施工的缺陷或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损伤和灾害等因素,造成相当部分的构件开裂、承载力不足等诸多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加固。比如民用建筑中由于房屋结构加层改造、工业厂房中的机器增设及桥梁结构中的超载等现象,使得原有结构的承载力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加固的方法来大幅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力。
目前在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际加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增大截面、外粘钢板及粘贴纤维增强塑料等来进行加固;虽然这几种方法都可提高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增大截面加固对原结构截面增大一般较大,对结构自重影响较大,且材料利用率不高,利用这种传统方法加固有时得不偿失。而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后构件截面的延性大幅度降低,刚度提高不明显,且容易发生纤维增强塑料的剥离破坏,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同时纤维增强塑料的利用率较低;外粘钢板加固时钢板厚度及层数均受到限制,实际工程中一般为一层,厚度在2mm~6mm之间,使得其对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的提高有限。且粘贴加固方法中结构胶都为加固关键所在,一旦结构胶失效,就起不到加固的效果;结构胶不耐高温,易老化,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耐久性能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增大截面加固对原结构截面增大一般较大,对结构自重影响较大,且材料利用率不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使整个截面的抗弯刚度可大幅增加,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的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后构件截面的延性大幅度降低,刚度提高不明显,且容易发生纤维增强塑料的剥离破坏,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同时纤维增强塑料的利用率较低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性能良好,可靠性高的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再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胶不耐高温,易老化,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耐久性能不好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耐久性能好且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的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接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固定板以及穿过固定板的自锁装置,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箍紧装置。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自锁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穿过所述固定板并通过螺帽与该固定板固定的自锁锚杆。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自锁锚杆为4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纵向中心轴两侧。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箍紧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固定并对称分布在横向中心轴两侧的第一钢箍板以及第二钢箍板,所述的第一钢箍板以及第二钢箍板另一端通过对穿至少一个固定螺栓固定。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箍紧装置为4对钢箍板,对称分布在所述的固定板纵向中心轴两侧。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固定板为槽型钢板,与其所承接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之间设有预留空腔,所述的预留空腔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其所承接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梁高的1/10。
在上述的用于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加固装置,所述的钢箍板均为条状或者L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 使整个截面的抗弯刚度可大幅增加,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也能显著改善抗剪性能;2. 整体性能良好,可靠性高;3. 耐久性能好且施工方便,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与受弯构件宽度相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沿图1的I-I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宽于弯构件宽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的Ⅱ-Ⅱ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中,固定板1、螺帽2、自锁锚杆3、第一钢箍板4、第二钢箍板5、固定螺栓6、混凝土受弯构件7。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7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压缩机管路振动的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隐藏式挪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