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沉箱封水堵漏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95998.X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3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彭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宝安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沉箱 堵漏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码头或围堰沉箱封堵止水,属于港口码头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使用的沉箱封堵止水漏施工方法,主要是在两个沉箱结合处的空腔内用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封堵止水,在不能彻底清除底板淤泥的情况下,此方法浇注的混凝土将夹杂着大量的淤泥,混凝土不密实,极易造成漏水,且在水下清除淤泥也非常困难,难以达到封堵止水的效果。在围堰工程中,当围堰内的工程完工,围堰沉箱需拆除时,传统的方法又需要将原浇注的两个沉箱结合处空腔内的混凝土拆除,再运走沉箱,工作繁琐,耗工耗时,浪费大量财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是将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充气将两个沉箱结合处的空腔进行封堵止水,形成防水的封闭仓,再用潜水泵将仓内的水抽干,将两块钢板(4)分别焊在沉箱端部空腔(6)两侧的两个槽钢(3)的内边上,再用少量混凝土封堵沉箱端部空腔(6)底部形成的缝槽,完成封堵止水工作。当围堰内的工程完工后,围堰沉箱需拆除时,只需将沉箱端部空腔(6)内的两块钢板(4)分别切割开,放掉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内的空气,两个沉箱分离,沉箱运走即可。
本实用新型是由凸形气囊(1)、凹形气囊(2)、槽钢(3)、钢板(4)组成,槽钢(3)固定在沉箱端头板(5)上,凸形气囊(1)、凹形气囊(2)分别龛在槽钢(3)里。
四、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凸形气囊,2-凹形气囊,3-槽钢,4-钢板,5-沉箱端头板,
6-沉箱端部空腔。
图1是本适用新型的水平剖面图。
图2是本适用新型凸形气囊(1)、凹形气囊(2)水平剖面发大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先将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分别安装在两个沉箱端部的槽钢(3)内,用传统方法将两个沉箱沉到水底的基础底板上,两个沉箱端部的距离不应超过5厘米,这样便形成了沉箱端部空腔(6),将沉箱端部空腔(6)两边的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充气加压,使凸形气囊(1)的凸头紧紧压住凹形气囊(2)的凹槽,这样就形成了密封止水的沉箱端部空腔(6),用潜水泵将沉箱端部空腔(6)内的水抽干,清除沉箱端部空腔(6)内的淤泥,在无水环境下将两块钢板(4)分别焊在沉箱端部空腔(6)两侧的两个槽钢(3)的内边上,再用少量混凝土封堵沉箱端部空腔(6)底部形成的缝槽,完成封堵止水工作,可见此方法能彻底将水堵住。当围堰内的工程完工,围堰沉箱需拆除时,只需将沉箱端部空腔(6)内的两块钢板(4)分别切割开,再向沉箱端部空腔(6)内灌水,放掉沉箱端部空腔(6)两边的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内的空气,两个沉箱分离,沉箱就可以运走了。
特说明: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的止水面材料较厚是为了在充气过程中气囊不移位,止水面平整,充气加压后能互相紧密结合;而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的波纹状侧壁较薄是为了保证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在充气过程中能充分伸展,使凸形气囊(1)和凹形气囊(2)的止水面紧密结合;凸形气囊(1)的凸头做成凸圆弧形,凹形气囊(2)的凹槽做成凹圆弧形,且凸圆弧形和凹圆弧形能相互耦合,都是为了它们在充气过程中能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宝安,未经彭宝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5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