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明火两用炒锅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97526.8 申请日: 2011-04-06
公开(公告)号: CN202069430U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发明(设计)人: 崔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 崔一夫
主分类号: A47J27/022 分类号: A47J27/022;A47J36/36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热 明火 两用 炒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锅。

背景技术

锅这一种烹饪用具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传统的使用模式为明火烧烤,即将锅搁置在灶上,通过在下方设置明火火源来供热。其缺点就在于明火烧灼会产生黑烟,容易熏黑厨房,而即使采用了煤气灶这一类的明火火源,却又移动不便,还容易发生意外。现在也有许多电热锅的出现,它是利用另设例如电磁炉这类的电热热源,或者直接在锅底设置电热源,通过通电加温来给锅供热,这样虽然克服了明火用锅的缺点,不过由于是电热加温,所以其加温的温度范围、加温区域都没有明火灶那么容易。总之电热与明火这两种加温手段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能有一种电热明火均能通用的两用炒锅,则使用者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

此外,传统的明火锅的锅底直接是一个整体面与火源接触,受热升温慢,消耗的燃料多,节能效果不甚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电热与明火通用的电热明火两用炒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电热明火两用炒锅,包括锅身,所述锅身的锅底位置设有可与外部电源联接的耐火电热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火电热盘包括与锅身锅底相贴的传热盘面,所述传热盘面与锅底之间设有发热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火电热盘由金属铸造而成,且其与发热管为一体成型。

或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耐火电热盘由金属铸造而成,且所述传热盘面上设有供发热管埋入的凹坑道,所述发热管为钢质发热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火电热盘的下底设有导热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结构是指所述耐火电热盘的下底是由若干个导热鳍片排列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鳍片的排列方式为向心圆周阵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身上还设置有隔热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火电热盘的供与外部电源联接的电源插口设置在隔热手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身下设置耐火电热盘,使得锅身在保留有电热加温的功能的前提下,即使放置在明火上烧灼加温也不会损害,真正达到了一锅两用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耐火电热盘下设置了由导热鳍片排列而成的导热结构,使其在使用明火加温的时候,导热鳍片与火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整体升温更快,传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而且节省了燃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合理,通用性好,方便用户选择使用,作为一种烹饪器材而被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本实用新型拆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火导热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实际生产产品为标准,举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1~图3,电热明火两用炒锅,包括锅身1,所述锅身1的锅底位置设有可与外部电源联接的耐火电热盘2。具体地,所述锅身1为不粘锅,方便各种爆炒、煎炸的烹饪方式。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锅身1稍作改进,便可变成煮锅、汤锅等蒸煮用锅,亦属本实用新型的等同变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火电热盘2包括与锅身1锅底相贴的传热盘面21,所述传热盘面21与锅底之间设有发热管22。所述耐火电热盘2的传热盘面21为优质导热材料,即使被明火烧灼也不易受损。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火电热盘2由金属铸造而成,且其与发热管22为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包括指耐火电热盘2与发热管22为一体铸造成型的实现方式。

或者,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火电热盘2由金属铸造而成,且所述传热盘面21上设有供发热管22埋入的凹坑道,所述发热管22为钢质发热管。这样,便可通过拆装发热管22来及时更换,方便维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耐火电热盘2的下底设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为铝合金制造的构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结构是指所述耐火电热盘2的下底是由若干个导热鳍片31排列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一夫,未经崔一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7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