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变形温度测定仪位移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8380.9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牛君;孟昭请;聂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开发区中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G01B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温度 测定 位移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移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减少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在小载荷条件下,测量非金属材料热变形温度时,由于位移测量杆自身重量、测量杆内弹簧的弹力及测量杆与套之间的摩擦力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提高热变形温度测定仪测量精度的热变形温度测定仪位移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非金属材料在做热变形温度测定时,试样承受的总载荷包括压头、负载杆、砝码、砝码托盘及位移测量杆的重量。在小载荷的情况下,砝码以外的附加重量经常超过规定的载荷,造成测量误差。在这些附加重量中,位移测量杆以外的配件因受结构或材料的限制,其重量不易减小,因此位移位测量杆的安装方式对减少附加重量起着关键作用。现有的位移测量杆的安装方式是将百分表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架上,位移测量杆的端部直接放置于砝码的上面。其存在着位移测量杆的自身重量、测量杆内弹簧的弹力及测量杆与套之间的摩擦力对载荷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给测量结果造成误差,影响热变形温度测定仪的测量精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消除位移测量杆自身重量、测量杆内弹簧的弹力、测量杆与套间的摩擦力对载荷影响的热变形温度测定仪位移测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热变形温度测定仪位移测量装置,是将百分表通过锁紧手柄固定在支架上,测量杆通过螺纹与触头连接,等臂杠杆通过杠杆销轴与支架连接,等臂杠杆一端的触头及另一端的平面与杠杆销轴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支架通过锁紧手柄与支杆连接,支杆通过螺纹与试样架连接,压头通过螺纹与负载杆连接,负载杆通过螺纹与砝码托盘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通过调节等臂杠杆两端的重量,来消除测量杆自身的重量、测量杆内弹簧的弹力及测量杆与套的摩擦力对载荷的影响,从而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百分表、2-锁紧手柄、3-测量杆、4-触头、5-支架、6-试样架、7-支杆、8-试样、9-压头、10-负载杆、11-等臂杠杆、12-杠杆销轴、13-砝码托盘、14-砝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热变形温度测定仪位移测量装置,是将锁紧手柄2固定在支架5上;测量杆3通过自身螺纹与百分表1连接;测量杆3通过自身螺纹与触头4连接;等臂杠杆11通过杠杆销轴12与支架5连接;支架5通过锁紧手柄2与支杆7连接;支杆7通过自身螺纹与试样架6连接;试样8放置于试样架6上;压头9与试样8的上面接触;压头9通过自身的螺纹与负载杆10连接;负载杆10通过自身的螺纹与砝码托盘13连接;砝码14放置于砝码托盘13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等臂杠杆的两端力矩相等、力臂相等且等臂杠杆端部两个触头端面与杠杆销轴的中心等高来精确测量试样在一定载荷、一定温度的油浴条件下,产生位移的测量值。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步骤如下:
1、用手托起负载杆10,将试样8放置于试样架6上,松开负载杆10,将压头9放置于试样8的上面;
2、将试验所需的砝码14放置于砝码托盘13上面;
3、松开锁紧手柄2,沿支杆7上下移动支架5,直到等臂杠杆11两端部触头4的端面与杠杆销轴12在同一平面上;
4、松开锁紧手柄2,上下移动百分表1到测量状态,锁紧锁紧手柄2,读取百分表1的数值;
5、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热变形温度测定仪的油浴槽内;
6、操控热变形温度测定仪,设置位移量为1mm,开始按升温速率升温,观察百分表的数值,当百分表1的变化为1mm时记录当时的温度值,完成实验。
本实用新型适合热变形温度测定仪用。能使其减少测量误差,提高热变形温度测定仪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开发区中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开发区中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8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